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加祥是浙江日报的一位特色记者。他的特点是:一是他擅长通讯写作;二是他善于用形象的手法、生动的细节来反映他所采访的人与事;三是他最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诉求,呼吁或展示对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老新闻工作者常说的那句听起来很俗,感悟起来却颇深的话语——七分采三分写。说到底.就是根深才能叶茂。我想.采访越深。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越有高度和深度。我搞新闻采访.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4.
5.
6.
由于资料所限,这个采访故事实在是笼统了一些。但它毕竟有些意味。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上的开城,把一个邮包———里边装有照相机和胶卷,交给了《大公报》记者朱启平,请他转交给战俘营里的诺尔…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9.
10.
11.
当一名体育记者.要热爱体育.使自己逐渐成为体育内行。对所负责报道的体育项目.要用心去研究它.对其他体育项目也要有所了解。它会帮助你与教练员、运动员有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1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访活动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一环,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作品的质量。而采访的第一步,则是迅速开启采访对象的心扉,使记所需的大量有效信息如山间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15.
16.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采访技巧实现报道目标以及提问的诀窍和风格成为关键。参加工作几年来,笔者对新闻报道中的激情采访技巧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要把稿件写得充实,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来自哪里呢?这就要记者、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搜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这样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累两千行素材。如果用一百行素材写一百行报道,就会失之肤浅。想写出深刻的报道,必须用两千行素材垫底。”(辰浓和男:《用脚去寻找》)采访技巧,是新闻采访经验的结晶,是记者智慧地获取新闻材料的一门学问。新闻界的行话说:“七分跑(采),三分写。”采访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道工… 相似文献
18.
19.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