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问学生受9年义务教育,或者12年基础教育,在学校中主要都做些什么,最精辟的回答莫过于在上课。学生在校的生活,就是一节课接着另一节课,一种课接着另一种课地上过去,这一切都从课程表得到体现。课程表属于学校中寻常与必备之物,本身没有多少深文大意。不过师生每日都需与其打交道、在其下过生活,反而使其具备了真实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斌 《湖北教育》2002,(9):13-13
笔者在一些农村学校看到,一个教学班贴着两张课程表,其中一张课程表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以应付上级检查,另一张课程表贴在教室的“暗处”,供学生平时上课使用。通过比较发现,两张课程表内容截然不同,实际课程表上语文、数学等主课排的节数较多,却省略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健康、劳动、书法(写字)、信息技术教育等课,体、音、  相似文献   

3.
课段式课程表是美国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中学教育改革实践,对美国课段式课程表的经验介绍能为我国课程在学校层面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课段式课程表是美国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中学教育改革实践,对美国课段式课程表的经验介绍能为我国课程在学校层面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又到期末,大部分学校的班级里又像往常一样都张贴着两种课程表:一种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制定的课程表,它贴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四表公布栏中。另一种是由学校临时自行安排的复习课表,它把一星期分成10个半天,英语学科占3个半天,语数两个学科共占7个半天(各校大同小异),这个课表随机贴在教室里某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别看它的“位置”不显眼,但老师、学生全听它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近来,听了一些教师授课,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老师上课,气氛沉闷。一节课听下来,使人厌倦欲,感到一节课的时间特别长.而在另一些老师那里,同是一种类型的课,却能引出学生天真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课堂上激荡着学生的情感波澜,一节课不知不觉地过去,下了课还余音(?)绕,回味无穷.原因何在?答案不难找:一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整堂课都在滔滔不绝的讲解,其内容都有给予详尽解说,但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教师具有充沛的教学情感,刻意地创造学生主动参与氛围,以教学的艺术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异步教学,主要有两条教学时空线。一条是固定时空教学线;另一条是自主时空教学线。固定时空教学线包括教师的固定时空指导线和学生的固定时空学习线。教师的固定时空指导线有三种。一种是学校课程表上规定的固定的上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的时间和地点;另一种是学校课程表上规定的固定的上选修课的时间和地点;第三种是学校为了满足少数学生正当的特殊学习需要,而指派的专项指导教师的固定的指导时间和地点。学校排好上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时间表后,要向学生公布上课的教师和地点。上述第三种固定的指导时间和地点,只要通知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一、执行省颁课程计划求“严”。省颁课程计划在教学管理中具有法规性效力,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要严格遵守,不能打折扣。不管是学科类课程或者是活动类课程,每一节课都要认真上好。我们着重抓两个环节:一是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排课,各校排出的课程表都要经学区教导处审查后方可执行;二是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9.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第一批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其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没什么安排,学生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天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0.
高伐林 《教育》2015,(9):80
女儿刚到美国时,还在上小学。头一天放学回来,笔者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班长?没班长。"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说:"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居然没有固定的班集体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3种班:"普通班""快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A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B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梁美秋 《班主任》2011,(3):52-53
学校的常规课程表中,每周都安排了一节班会课。若每节班会都是班主任唱独角戏,常规班会课就会成为学生讨厌的课。我一般是这样上常规班会课的:首先是本周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雷打不动;然后是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尽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田艳 《语文天地》2011,(18):3-4
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已有两年了,广大教师对此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掌握了不少,而付诸课堂教学中时却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在唱独角戏,下课则气呼呼地说学生不配合;要么一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情绪高涨,但课下检测连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老师下课还很满足地说:"我班学生表现多好啊!都喜欢回答问题。"教学情况确实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课表de编排     
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调度表”。课程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编排课程表首先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所排出的课程和活动应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上午的一、二、三节教师和学生精力比较旺盛,应安排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每天下午学生和教师容易疲劳,星期六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容易分散,应安排一些较容易接受的课程,如实验课、体育课、选修课和考查课,星期六还应注意安排作业较少的课。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一个年级统一步调学习若干学科课程,一个班级按照同一张课程表上课,这种集体中心主义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然而近日在上海市育才中学,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特别的景象:每个学期被划分成三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选修不同的学科课程,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好几门课的学习时段、进度和程度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15.
一、从一节课想到的 2001年9月,在某基层学校听了一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节初中探究型学习课.教师在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很有意义的作业:观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你感兴趣,并准备进一步研究的现象或事物.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学分制的实行规范了我们的行为,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想素养,使我们得以早日成才。学校开设选修课,选什么课、选几门课,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通过选课,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个性"课程表,也有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新生由于识字不多的缘故,课间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节是什么课?像这样简单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看一下课程表,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以便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殊不知,这种做法一开始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凡事都可问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甚至让家长代抄课程表、代为整理书包等。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思考,在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班队课上,我启发并协助学生绘制一张小朋友看得懂的课程表——图画课程表。案例: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课程表上的字吗?(不认识)那你找得到语文书吗?请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怎么…  相似文献   

18.
直言 《广东教育》2008,(1):64-64
本学期各班的课程表上,下午突然多了两节体育活动课。起初我们教师都感到很惊讶,难道一贯狠抓应试教育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了?否则每天排九节正课都还怕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学习的学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识字极少,每天上哪些深,都要老师告诉他们。我结合低年级语文由看图、学拼音到识字的学习过程,把课程表设计成三种形式:彩图的、拼音的和汉字的。 彩图课程表。在学生刚入校时,将课程表画成彩图贴到室内。因为有学前班的基础和几年的生活经验,孩子对图上的事物并不陌生。开始,我先画成图,请学生辨认,学生不但能说出学科的名称,还能说出图上事物与学科的关系。学生对彩图课程表很感兴趣,课下总爱对着课程表端详。有的孩子还按照墙上的图样,做好自己的课程表。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表的制定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美国较为流行的课段式课程表、循环式课程表、增减式课程表和选课式课程表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研制的,本文力图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富有弹性的课程表,为我国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