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婷婷 《档案与史学》2008,(1):33-35,64
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在世界航运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有“世界船王”的美誉,这固然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拼搏有关。除此之外,董浩云在航运业以外的经历,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精彩纷呈,为世人所赞赏。正如董建华所言,“他还对艺术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在文艺事业方面,他兴趣所在,悉心投入;广结人缘,扩大影响;但有所需,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10,(7):29-35
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他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起家的。他从40年代踏入航运界.到1982年4月15日去世.一手创立的“东方海外”航运事业.已在国际航运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共有150多艘巨轮.总吨位超过1100万吨。几十年来,董浩云在开创中国民营航运业.建立家族航运业王国的艰辛过程中.在世界上名声显赫。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上海交大档案馆在加强档案工作业务建设的同时,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扩展档案工作的社会职能,提升文化含量,强化育人功能,已形成以档案馆为主体,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并存,实体与虚拟相融的、研究与探索相结合的档案文博管理体系。2002年底,我馆与学校信息中心合作,建成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船舶数字博物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4月,是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档案馆之一。二十多年来,交大档案馆已形成以档案馆为主体.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并存的档案文博管理体系。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业务水平的改进、管理手段的革新、人才队伍的优化、研究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由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编纂的《船王董浩云在天津》一书,日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浩云先生的长子、原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为该书题词“启航实录”。11月19日出版座谈会在天津市政协礼堂召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董浩云:理想与成就》一书褒扬董浩云振奋人心的开创精神,也赞颂他极富人情味的逸事。上海是董氏的老家,也是董浩云事业起步的地方,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大陆对董浩云知者甚少。本书的出版,将会弥补这一空白。本书由澳大利亚作家、董浩云的挚友麦克·康纳斯与董浩云长女金董建平合著,在1984年4月董浩云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出版英文版,在1995年4月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受董氏航海基金会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2003年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开馆之际,出版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以示对董浩云先生的敬意,也给莘莘学子和青年朋友送…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4月,是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档案馆之一。二十多年来,交大档案馆已形成以档案馆为主体,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船舶数字博物馆并存的档案文博管理体系。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业务水平的改进、管理手段的革新、人才队伍的优化、研究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先生,其船王之路始于天津.有关其早期致力于天津航业公司的工作、生活档案资料经多方努力,开始公布于众.其中在1936年天津大沽口冰难中,其所表现出的热心公益、坚定沉着的品格以及联络通达、指挥有方的领袖才干在我国航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7月21日,天津市档案馆内花团锦簇,洋溢着节日气氛。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携夫人,在市政协副主席王家瑜等的陪同下,来到市档案馆参观视察,并阅览了其父董浩云先生民国时期在津活动档案。  相似文献   

10.
西彦 《新闻世界》2005,(4):9-10
董建华担任香港转别行政区科政长官7年多来,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重建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表现出对国家、对香港高度负责的精神。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是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种信息技术运用于博物馆,产生了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看到“技术导向”的建设思路导致与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观众和管理人员的调研,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智慧化案例的分析,围绕“智慧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需求导向”引领和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形成了以“更透彻地感知、更全面地互联、更深入的智能”为建设目标,以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教育等四个维度为框架构建智慧型上海天文馆体系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11月10日,“中国藏书文化研究基地”正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挂牌。“中国藏书文化研究基地”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天一阁博物馆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并以双方的名义正式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超 《中国博物馆》2012,(1):120-121
“博物馆与新媒体”学术研讨会于2月24日到25日在山西大同举行。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副市长郝月生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们今天的“博物馆“是近代以来从日本引入的许多“外来语”之一,但“博物”却是古已有之,如有“博物君子”、“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谓,不外指人博识多知;博物馆的英语是“Musenum”,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知识女神缪斯(the Muses)。总之,“博物馆”是汇集、展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1936年5月,交通部为了制定航业政策、促成国内航业合作及组织专门性的航业金融机构,先后召开“航业促进会议”、“整理民营航业会议”,邀请航业界同人参加,董浩云作为航运界的后起之秀也出席了相关会议。会后他有感于整理国内航运事业迫在眉睫,于是在征询了同业各方意见之后,草拟了一份洋洋万言的《整理全国航业方案》呈请交通部实施。该方案的主旨是以金融力量促成航业界的合作,以保息制度控制业务自由,并组织一个专门性的金融机构予以推进。董浩云主张将各民营轮船公司合并(股本以其船舶折价计算),成立一个大型的专业公司,同时将船舶统一…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和体验经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并引起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革。近两年,“互联网+”和由大众旅游时代引领的全域旅游又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变革热潮,对此,尤其是面对“微时代”的到来,博物馆该如何转变,博物馆又如何让观众通过“体验”方式获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微时代”重要的传播方式——“两微”(微博和微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重点对“两微”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功能的发挥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两微”在博物馆教育方面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建议,也指出了它们对于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的机构,是人们进行“终生教育”的场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建国40年来,我国博物馆已从解放初期的21个发展到现今的1000多个,其发展速度可谓快矣。博物馆事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确实十分振奋人心。但在兴奋之余,我们应该也必须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一下存在于博物馆内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带有普遍性的,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博物馆的“冷”与“热”问题。所谓博物馆的“冷”与“热”问题,笔  相似文献   

18.
自1933年梅尔顿提出“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的概念以来,如何在开展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布置陈列方面克服造成疲劳的因素,一直是博物馆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博物馆疲劳”的涵义所谓“博物馆疲劳”,主要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  相似文献   

19.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每一次突飞猛进都裹挟着博物馆一同进阶,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身处“日日新”技术大潮中,博物馆如何以自身发展规律——“道”为主体,坚持收藏、研究、传播,展示高雅“圣殿”之气岸,并有意识地参与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中,自主选择技术的应用程度与应用范围,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智慧博物馆语境的“道法术器”仍是“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博物馆唯有适度使用更友好、更成熟的技术,才能更理性、更深入地揭晓人与物关系的基本哲学,体现其推动社会前行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社会性和公益性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对于博物馆志愿者所作的学术研究多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出发,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的管理,侧重于对博物馆志愿者具体工作实践的介绍。但由于缺乏“形而上”的思考和“其他学科方法”(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分析,加之对这些“实践经验”又较少“质疑的思考”,中国各博物馆的志愿者从章程、管理办法到工作内容多模仿甚至复制,具体实践高度近似。这些“相似”决定了不同地区博物馆所遇到的问题和矛厂直“阶段性”地再现,不利于博物馆志愿者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考察博物馆志愿者的现状出发,分析博物馆志愿者的理念和实践,探讨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