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英国人对太平天国失望之后.把希望寄托在阿思本舰队身上。他们不仅希望阿思本舰队制止清政府在获胜后的屠杀,也希望重新恢复运河秩序,并协助大清帝国政府有效地掌管国家、履行对列强所承诺的国际义务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思本舰队既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军火采购,和成建制地招募外籍军人。它也创制了中国第一面海军军旗。舰队组建开始,军旗问题便备受关注,英国政府要求这支舰队必须悬挂清晰的军旗区别于其它舰队,避免  相似文献   

3.
赫德与阿思本舰队事件方堃19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阿思本舰队事件,是英国插手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一个阴谋。在这次事件中,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英国人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位是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他因明目张胆地攫取中国海军的指挥权而被清政府罢...  相似文献   

4.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5.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6.
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建立新式海军。清政府筹办新式海军,与外国侵略者的怂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怂恿清政府向外国购买舰船建立海军的英国侵略者,是当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和英使馆参赞威妥玛。总理衙门后来在致威妥玛函中曾回顾说:“中国购买轮船一事,从前中国举办之初,原因两国既经和好,卜大臣时思为中国设法平贼,贵参赞又尝谓中国非创立新法,不足挽回从前之积习,因而本衙门与赫税司议及外国轮船。”1861年春,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李  相似文献   

7.
一九○○年六月,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瓜分一个中央政权已趋于瓦解的孤弱的中国。但是,最后瓜分并没有成为事实。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维持了中国表面上的独立和完整,维持了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过去许多论者以义和团对帝国主义打击的沉重来说明全部原因。诚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认为,对帝国主义列强在此时期内的对华政策进行具体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个结局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列强各国的不同对华政策。一八四○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涌向这个尚未被分割的广袤  相似文献   

8.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1879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决定“先于北洋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由一化三”。并委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奏请将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从此,丁汝昌正式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1888年12月,北洋舰队成军,清政府任丁汝昌为提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北洋舰队拥有铁甲舰4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练习舰两艘,总排水量为41800余吨,炮260余门,鱼雷发射管49个,已是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海军了。曾在北洋舰队担任总教习的英人琅威理,对北洋舰队的评语是,“中国海军,实有不能轻视者,其操阵也甚精,其演炮也极准,营规亦殊严肃,士卒矧皆用命,倘与日本海军较,中国未尝或逊。”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03年发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苏报案震惊中外,围绕是否引渡涉案人员以及如何量刑等诸多问题,清政府与在华列强,及在华列强之间展开了反复的争斗。通过对法国外交部馆藏1903-1904年《苏报事件》档案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列强干涉清末中国问题的研究,同时通过法国外交官视野也可就清末中国外交之窘境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清朝国旗考     
清朝国旗的制定与近代新式海军的创建有着密切的关系。1862年底到1863年初,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筹建了一支由阿思本率领的舰队,英李泰国“建议采用一面绿地,有两个交叉着的黄条的旗子作为中国的国旗”。恭亲王奕訢于1862年10月“通知外国公使们说,一面三角形的黄旗,上面绘着一条龙的,已经被用作‘中国的官旗’,所以一切中国兵船都悬挂这面旗。”这种三角龙旗实际上还是船旗。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载“同治五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定中国旗式,斜幅黄色,中画飞龙。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实际上“初定中国旗式”的年代应推前到同治元年,当时清政府并不懂得国旗与船旗的区别,故混称“官旗”。1868年,清政府派出以美国人蒲安臣为首的中国使团到欧美各国。蒲安臣也自制了一面“国旗”。据志刚《初使泰西记》记载:“蒲使  相似文献   

12.
刘作奎 《留学生》2010,(3):74-75
1877年,清政府为培养海防人才,在福州船政学堂选派首批优秀毕业生去英国、法国留学,学习海军驾驶、武器制造、轮船制造、航海技术,史称海军留欧。海军留欧,20年中只派了80多人,却在近代中国的实业、军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阿斯本舰队事件是赫德在中国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从此,赫德把持中国海关50年,那么,赫德是怎样通过阿斯本事件而飞黄腾达的呢?一、在清政府危难之际显身手.二、进退两难的赫德.三、确立地位的赫德.  相似文献   

14.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治外法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在中国所攫取的治外法权,对清政府实行了多方面的限制。清政府为了达到迫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目的,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同自己的子民打了一场由外国人充当裁决者的荒唐官司,其腐朽无能的本质暴露无遗。治外法权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但在《苏报》案中,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清政府启动了重建海军的艰难历程,不同于战前力主学习西方,战后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倾向于学习日本,在船舰购造、海军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与日本建立联系,派海军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清朝海军建设中的日本因素,实则是日本在衡量利弊之后,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清实施怀柔政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清朝海军实力虽有所提升,并开始走向近代化,但不仅未能回到清政府甲午战前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反而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不少论著和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将中法马江战役时驻守马尾军港的11艘舰船,看作是福建海军的总舰数,并由此得出了福建海军“全军覆灭”的说法。作者从考察清末福建海军舰船编制入手,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是违背史实的。福建海军编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以闽省“船政轮船”为其舰队的基本数额。早在1870年福建海军便设置了轮船统领,具备了建制的雏型。其后,凡“闽局所造之船”均编入福建海军。到1875年福建海军已拥有舰船16艘。1879年清廷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并明确规定:凡船政制造的舰船,均归福建海军统领“总统”。这就使福建海军的编制基本定型,即归其统属的舰船范围更加明确。到中法战争之前,福  相似文献   

17.
福建船政局的发展,为1874年清政府抵御日本侵略台湾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初步显示了清政府近代海军的优势.而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也触动了清政府对近代海防的重视,从而推动了福建船政局的进一步发展.福建船政局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一向为李鸿章所倚重的北洋舰队竟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李鸿章所万万料想不到的。清政府虽然对西方列强畏之若虎,但对日本却基本没用正眼去打量过它,认为臣伏了千年的小小岛国,不  相似文献   

19.
从阿思本舰队开始,中英关系的确进入了一个持续30年的蜜月期,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英国难以继续在中日之问享齐人之福,再三权衡后,选择了支持日本,中国遂一头扎进俄国北极熊的怀抱,引发了世界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后,清政府起初对之大肆“剿灭”、疯狂镇压,而后来则实行“招抚”政策,承认义和团合法。导致清政府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教材和教参谈了两点:一是义和团声势浩大,直接危及清朝统治,清政府不敢镇压。二是清政府想利用义和团对付列强。第一个原因学生容易理解,对第二个原因,学生必然会问:清政府为什么要对付列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矛盾?要解开这些疑团,就必须知道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派与列强在“废帝立储”问题上的尖锐矛盾。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几点分析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