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量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即I=△p.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动量定理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但适用范围比牛顿第二定律要广.在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的情况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用动量定理求解一般较为方便,而且能得到迅速解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动量定理的理解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p. (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3.
一、动量定理的理解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p.(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4.
动量定理是中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之一,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动量定理的文字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数学表达式为:Ft=△p.我们知道,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所以上面的式子是一矢量式.  相似文献   

5.
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述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冲量,等于它动量的变化.公式表达为:F合t=p-p'或I合=△p.它反映了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在涉及力F、时间t、物体的速度v发生变化时,应优先考虑选用动量定理求解.下面解析动量定理典刑应用的六个方面,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动量定理可对某些问题进行间接求解,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例如求平抛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就可用重力的冲量来代替:△P=mg&;#183;△t;又如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向心力的冲量,由于向心力是变力,不能用力乘时间直接做,只能用动量的变化来替换:I向=mv‘-mv≠F&;#183;t.在2002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中,  相似文献   

7.
题目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4kg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如图1所示水平力F作用.试求物体在第15s时的动能.(取g=10m/s2)错解: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4(N),对应在时间t=15s内的冲量为If=-ft=-60(N·S).而水平力F在t=15s内的冲量为IF=5×5-3×5+15×5=85(N·S).则由动量定理IF+If=mv-0以及动能EK=21mv2,可得物体在t=15s时的动能为EK=78.125J.分析:上述解答未对物体的运动过程作细致考察,便认定物体在t=15s时间内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这一点是缺少依据的,实…  相似文献   

8.
动量定理研究的问题是: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受到合外力冲量作用时,其动量的变化和合外力冲量间的关系,即F合&;#183;t=△P。应用它应注意下列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9.
动量定理是中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之一,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动量定理的文字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数学表达式为:Ft=△p.我们知道,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所以上面的式子是一矢量式.事实上,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动量表述),而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独立性,究其原因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所以动量定理也具有独立性,可以得到其分量式为Fxt=△px和Fyt=△py.利用动量定理的这一特性,可以巧妙解答一些相关物理问题.例1如图1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光滑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2.表达式:p=mv。3.单位:kg·m/s。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5.动量、动能及动量变化量的比较。二、冲量1.定义:力F和它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叫做这个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2.表达式:I=Ft(此式只能用来计算恒  相似文献   

11.
一、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量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其数学表达式为Ft=mv'-mv或者I=p’-p.学习动量定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一、求解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变化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动量的方向时刻在改变,若用定义式ΔP=P2-P1求物体的动量变化,需要进行矢量运算,较为麻烦,而用动量定理只要求出恒力的冲量,即求得物体的动量变化.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做平抛运动,从抛出开始计时,在自  相似文献   

13.
一、动量与冲量 动量定理1.物体的动量P=mv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若某物体运动中动量恒定不变,则该物体必定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动量必定也发生变化.动量是一个状态量.  相似文献   

14.
刘立毅 《中学理科》2003,(10):21-22
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增量 ,数学表达式为 :F·t=mv2 -mv1.动量定理应用广泛 ,解决物体或物体系统在获得外力冲量时动量发生变化的问题非常方便 ,下面介绍中学物理中运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1 .全程法对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 )物体组成的整体系统 ,若整体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恒量 ,不论整体系统内各物体经历的物理过程是否相同 ,都可对整个物体系统变化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例 1】 质量为M的金属和质量为m的木块用细线连在一起 ,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匀加速下沉 ,经时间t1,细线断开 ,求 :…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注、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 是3 kg·m/s,B球的动量是5 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正碰,则 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 .p,=2 kg·m/s,pB二6 kg气m/s B .P,=4 kg·m/s,P:=4 kg·m/s C .P,=一1 kg·m/s,p,=9 kg·m/s D .P,=一3 kg·m/s,P,=11 kg·川/习 2.上表面粗糙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滑块从车的左端以 水平速度,冲上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足够大,滑块定能从小车的右端冲出小车 B.若滑块能冲出小车,则不论。多大,滑块脱离小车时小车的位移为 定值_. C.…  相似文献   

16.
申探禄 《物理教师》2003,24(1):60-61
1 关于动量定理的推论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I =Δp .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为I1和I2 ,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1和Δp2 ,则由I1=Δp1、I2 =Δp2 可推得 :I2 -I1=Δp2 -Δp1,意即物体在两次不同运动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之差等于其两次动量的变化之差 .2 关于动能定理的推论动能定理的内容是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W =ΔEk.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分别为W1和W2 ,动能的变…  相似文献   

17.
王玉贵 《甘肃教育》2008,(19):59-59
公式形式区别 动量定理I合=△p及动能定理W合=△Ek,两式的右边都表示某个物理量(动量或动能)的变化;两式的左边分别表示动量变化是因为合外力有冲量和动能变化是因为合外力做功.  相似文献   

18.
动量定理反映了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与它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F△t=△p=mv-mv0. 用动量定理解决打击、碰撞等短时间作用问题要比牛顿第二定律方便得多.如果在思维方式和理解上加以拓展,其适用范围会更广,用起来也更灵活. 1.用动量定理解流体问题 例1 坑道采煤机主要用高压水枪进行,设水的密度为ρ,水枪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从枪口喷出时的速度为v,水平直射煤层后速度变为零,则煤层受到水的平均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洪晓晨 《物理教师》2003,24(12):9-10
本刊2003年第1期中的《两个有用的推论》以下简称《推论》一文,介绍了动量定理的推论和动能定理的推论.推论内容如下:(1)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为I1和I2,动量的变化分别为△p1和△p2,则由I1=△p1、I2=△p2,可推得I2-I1=△p2-△p1.(2)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一、动量定理的应用技巧1.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变力作用,则不能直接用I=Ft求变力的冲量,这时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ΔP,等效代换变力的冲量I.例1物体A、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1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轻绳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为u.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A)mv(B)mv-Mu(C)mv+Mu(D)mv+mu析解: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对A运用动量定理有I弹-mgt=mv-0.对B运用动量定理有-Mgt=-Mu-0.联立解得I弹=mv+m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