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博泓 《考试周刊》2011,(36):17-18
数词“三”在古汉语语法中较为特殊,有虚实指意味。本文试以国学经典《论语》为研究对象,探究数词“三”在文句中虚指的指向规律。经过全文本的分析,数词“三”出现56次,25个有具体指向,其余表示“多数”。本文提出断定数词“三”的虚指功能的五大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论语》的文意,帮助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2.
数词在《论语》中的用例较多,它们意义各异,用法有别。本文从表示虚指、表示实指及其它用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数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为我们更好地阅读《论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功能。中国古典诗词中对数词有许多的"妙"用,使之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艺术境界。实指性数词可以直译,虚指性数词则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比较完美地再现原诗词的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和美学妙用。  相似文献   

4.
数词的功能有二:实指与虚指.虚指的数词,只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重客观事实的记录,夸饰性是其特点.中国古典诗词频用数词,尤其频用虚指性数词,从而使诗篇情趣横溢、诗意盎然.实指性数词往往只需照直译出、无需译者太多的创造性,虚指性数词则往往需要改译、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古典诗词当中数词翻译的重点,在于力求再现原文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与美学妙趣.本文研究了数词英译的几种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建业 《语文知识》2005,(10):13-14
《论语》中不少地方用到了数词,它们意思各异,用法有别。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要分析。一、表示虚指数词不表示实际的数目,而表示“多次、很久”之类的意思。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系数词“三”“九”表示虚指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相似文献   

6.
在古诗中,一些数词除了具有实指事物的作用外,还具有虚指事物的作用。数词的虚指往往表示众多的意思。从修辞角度看,虚指是夸张手法之一。一些诗句用了虚指数词,不仅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情状,而且鲜明细腻地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虚指数词用得恰如其分,能使全诗顿生文采;那些隽永的诗句久为后人咀嚼、寻味。古诗中,虚指数词常用形容性的词语来修饰名词,其含义极深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语言中,某些数词往往不表示字面上具体数字的实指概念,而表示一种虚指意义。虚指现象在某些汉语成语和英语数词习语中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大量英汉实际语料对英汉数词虚指的意义及修辞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用法,阅读古文时,常常面临数词的虚实问题,有时难以辨析.例如:(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太白集注》卷十五认为:"天台四万八千丈……当作一万八千丈"."当作"用来纠正原书中的错字、误字,认为天台山的高度应该是"一万八千丈".《李白集校注》写作"四万八千丈"[1].  相似文献   

9.
《论语》数词既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成词或词组。“以数记文”是《论语》数词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语境的制约下,《论语》数词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同形异义及虚实两个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九"有实指、虚指之分,相应地,与其相关的数词词组"九十九"也有实指、虚指之分,它们表示实际数量的实指用法古已有之,但表示强调程度和加强语气的虚指用法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古代多用"九"的虚指用法表多义,而近代人们在表达多义时更倾向于使用"九十九".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数词既可实指也可虚指,既具有精确性也有模糊性;有些数词的联想义常使其拥有某种神秘的色彩。数词常常被用作比喻、夸张、对比、强调和委婉等修辞手段,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数词,有时实指,有时虚指,还有泛指和数词缩语的情况。翻译汉语数词时,首先必须准确理解汉语数词的确切内涵,然后再分别采用直译、改译、意译和直译加注等方法,如此才能做到准确地翻译汉语数词。  相似文献   

13.
用数词创设的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数词可创设夸张、借代、委婉、拈连、析字等修辞格,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感情、态度和评价,起到积极的修辞作用。辞格中所使用的数词可实指,也可虚指,虚指的情况更多。  相似文献   

14.
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这些数词时需要区分数词的实指与虚指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数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几千年来很少变化,这尤其表现在语法方面。我们观察事物总得心中有数。这些数既有大又有小,既有实又有虚。更有越出了数的范畴表示另一方面的意思的。关于由数词的本义推演而产生的抽象义,亦即通常所说的引伸义,拙撰《成语中数词所表示的抽象义》(《中国语文》80年第6期)和《从一到万—熟语数词的抽象义》(《辞书研究》80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6.
方亮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45-146
数词“三”不仅具有语词意义,而且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从这三个层面对《论语》中的数词“三”进行解读,以此说明为什么数词“三”在上古汉语中被如此频繁而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之一是数词的使用,数词的翻译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至关重要。译者应根据数词的实指和虚指等不同情况,采用直译、减译、淡译、增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词观念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对古诗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虚指数词观念的建立,对理解古诗抒发的真挚感情和领会古诗文采的优美,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对小语九册古诗中的数词试作分析。九册古诗中,实指的数词可分四类: 第一类表定数。①“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实指一道夕阳的光。  相似文献   

19.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几乎所有篇章都使用了数量词。本文对《论语》中的数词和量词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归类,并且在作了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与前代的数量词加以对比,以发现并总结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数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