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矗  刘雨薇 《科教文汇》2012,(6):171-174
"中国威胁论"自其"诞生"以来,一直都被西方反华势力作为遏制和诋毁中国的论调,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广泛的市场。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但是这并不能消退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逆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国际社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威胁论"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直面"中国威胁论",而不是要回避它。深入地去探究为什么西方会把中国的崛起作为一种威胁?这些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威胁的论调是不是真的能站得住脚?只有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从容地去应对。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探究"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石 《华夏星火》2011,(2):11-11
经常听到周围一些有出国购物欲的款哥、款姐们抱怨,说买回来的东西一不小心就是“中国制造”,结果从国外犬包小包背回来的还是“出口转内销”。“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不但让老外们看到了充斥在商场里货架上、家庭衣帽间和储物柜里的中国货,也让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识在惊叹中国的崛起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之余,又不断演绎出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3.
安占彭 《科教文汇》2009,(1):268-268
本文结合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所面对的传教对象,简单地对“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传播学浅释。  相似文献   

4.
张景全  董益 《情报杂志》2023,(4):78-83+171
[研究目的]通过对2010—2022年间北欧五国的智库报告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产生的历时变化。北欧是我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智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精英阶层的认知,因此准确分析北欧智库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是研判北欧国家对华北极政策的重要参考。[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法,首先以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为标准从北欧五国各选一个智库,然后以“中国”和“北极”作为索引词搜集了智库官网2010—2022年间可公开访问的相关英文报告,最后逐一解读符合条件的样本中反映的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猜疑或欢迎态度。[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12年间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亲者愈亲、疏者愈疏的演变趋势,并且面对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北欧国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客观认知,一方面我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经得住时间检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认识到过度关注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威胁”只会导致北极真实安全问题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明》2009,(5):61-6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必要将“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引向更为深刻的讨论!通过更为深度的反思和讨论,把话题直接导向一系列关乎“中国创造”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汲取了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精髓,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总结和发展,对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中国威胁论",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未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国力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友好人士赞扬中国的进步,说中国正在演奏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交响乐;不喜欢的人也有,散布“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别人构成威胁,明里暗间进行遏制和封锁。还有人故意夸大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黎际文 《科教文汇》2009,(30):246-246
“类思维”是以与西方以“点思维”为代表性思维模武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性思维模式,它在汉字和中国画的造型上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嘉碧 《科教文汇》2014,(3):220-22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何谓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共同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梦”包含什么内容、“中国道路”的发展探寻经过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需要反对“科学主义“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来年中,中国知识界一些人士呼应西方后现代主义中的反科学思潮,将“反科学主义”在中国(尤其是在大众文化界面上)演绎为一种时尚。按照这种“时尚”,科学主义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人的“缺省配置”,因而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是天生  相似文献   

11.
邵芊 《科教文汇》2007,(10Z):216-216,222
文章由中国城市规划普遍存在的“墙”现象发展开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其负面影响、西方规划理论与“墙”现象的冲突,由此可看出西方规划理论在中国全球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大设计作品观察,就带有中国色彩的作品寥寥无几和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乃至传统艺术不屑一顾的现象加以议论,从而引出文章主题“一个设计者要会去用本土语言去体现自己的思想,中国的设计作品就要有坚持‘中国设计一中国味’的原则。”虽然国门洞开,借鉴了不少西方的艺术手法,但要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虽然外来事物的渗入,但我们也要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这一原则。通过“玉之韵”、“水墨灵犬”、“陈幼坚工作室LOGO”的一些成功案例,分别从文字、图形、颜色和编排四个方面上进一步阐述中国的设计作品要有中国的味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设计也一样,我们还不但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找能体现中国思想的事物,还要在西方人的眼里去发现他们头脑中的“中国味道”,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张季 《科教文汇》2014,(13):12-13
将“中国梦”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现实需要和逻辑必然。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以切实提高“纲要”课“中国梦”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国内发展势头不断推动中国“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相对成功的发展经验吸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学习与借鉴.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的扩大,西方与非洲对中国的在非存在形成了不同的解读.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与非洲的既定关系格局形成了冲击,甚至带有竞争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同时也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兼具建设性的特质.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同样也存在建设性作用,对非洲国家而言亦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它推动了非洲国家对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也为西方国家审视自身的对非关系提供了某种参照.随着中国对非参与和存在的日益扩大,中国、非洲、西方三者的关系将面临不断的磨合与调试.通过对中国在非存在建设性与竞争性的思辨,我们可以预见:相较中国参与之前非洲与西方的关系,未来的三方关系将更具理性内涵,更少强制色彩.  相似文献   

15.
“哲学”之译名并不是中国人翻译的,而是取自日本学者西周的说法。在哲学学科随着其译名输入中国而在中国建立之后,哲学之“名”与其在中国的建构即中国哲学之“实”之间呈现出连续性与断裂性相统一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田娟 《科教文汇》2009,(5):224-224
“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故事可谓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其实,早在唐代,中国便有了自己的“灰姑娘”——叶限。通过解读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灰姑娘”,试图对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做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王广生 《科教文汇》2007,(10Z):147-147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但要搞清楚“中国特色”却要下一番苦功夫,要做一些“精神分析”;在管理学界,曾仕强提出了“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的经济管理界做了深层次的“精神分析”,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且必将推动中国的行政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源 《科学学研究》1992,10(4):16-21
当代一些学者认为,在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次科学启蒙运动,本文对此论点提出异议。明清之际的学者在“经世致用”观念的主宰下,将西方科学纳入儒家格物致知的范畴里,对西方科学作了中国式的理解,没有真正接受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的科学精神;而当时社会兴趣中心并没有随西学的输入而向科学领域转移,科学活动也没有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今天被称为“科学方法”的清代考据学并非在西方科学影响下的产物,而是宋明以来中国近世哲学方法论两次转变所致,是格物观内在发展的结果。本文认为,明清之际并不存在一次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国有经济与私人工商业经济(本文暂不涉及个体经济)之间的“公私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之”字形的发展路径。本文即试图结合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公私关系”的“之”字形路径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政治学发展史的视域观照下,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出发,思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本土化趋势。分析认为中国政治学太注重本土化或者忽视域外的政治学发展,而呈现本土化不发育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