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学堂乐歌从日本、欧美借来火种,在戊戌变法运动影响下生成,这一新生事物结合了外来音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之所以能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孕育并发展,成为开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钥匙,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清末中国的时代特征与美学思想.文章从学堂乐歌时期的歌曲创作入手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学堂乐歌与日欧音乐的关系,探讨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学堂乐歌"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概况,通过对我国早期"乐歌课"以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论述,揭示了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一种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新因式小学堂与私塾在新旧教育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这一格局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清末民初,私塾仍占有相当比较,非学堂所能取而代之,学堂取代私塾虽是大势所趋,但私熟顽的社会适应性与学堂教育的不成熟使二者既存在冲突与竞争,又存在互补与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便有了我国近、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它的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确立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受时代的局限,没能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上形成中国特色。研究这段历史,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学堂乐歌之得失。  相似文献   

6.
目睹繁荣的流行歌坛,教育工作者为很少有适合中小学唱的校园歌曲而担忧,也曾呼吁音乐界该有些作为,创作一些优秀的校园歌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通过现实情况下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体会到校园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形势的发展迫使教师面对中小学教育的教育模式与理念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经济体制的转型、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以及音乐文化领域认知观念的变迁,高校校园歌曲的传承与传播呈现出了不同阶段性的特征.为此,对高校校园范畴中的校园音乐文化和传播交互性开展研究,应从多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使更多优秀的校园音乐作品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校园歌曲,曾在校园和社会上影响极大,它给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而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歌曲逐渐被人们淡忘了,何时能使那沁人心脾的校园歌曲重返校园呢,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中国职业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苏奕勇本栏编辑马志清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处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始终是在社会动荡、灾难深重及旧的...  相似文献   

10.
覃莲环 《广西教育》2012,(30):80-80
爱国歌曲在校园里被排斥,得不到弘扬、推广,通俗的爱情歌曲却占据了整个校园。身为音乐教师,我认为:爱国歌曲应该在校园得到弘扬,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应该被抵制。为了改变我校校园文化现状,我在校本教研实践活动中做了不少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校园歌曲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健康的人格以及在培养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接班人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校园歌曲创作走向了低谷,各种各样的通俗歌曲冲击和占领了校园的化生活,长期下去必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构建校园歌曲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近代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国际前所未有的肯定和关注。这时候国内同仁对我国音乐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对"学堂乐歌"掀起了关注的最高热潮。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育家,这离不开"学堂乐歌"对中国现代音乐的渗入和影响。本文针对这一论点进行阐述,使音乐爱好者从中得到启发,让音乐创造者及爱好者对"学堂乐歌"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一)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它的曲调来自日本童谣《手戏》,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此歌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所谓“学堂乐歌”,其实就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的学校歌曲,就是我国学校校歌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正是它的呼号倡导、实践示范、促改普通教育乃至走向社会开展职业指导,直接推进了妇女的解放。对女人来说,难能可贵的是自然生存的勇气,但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掌握谋生的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才是女性能否堂堂正正做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学堂乐歌从日本、欧美借来火种,在戊戌变法运动影响下生成,这一新生事物结合了西(东)方音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之所以能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孕育并发展,成为开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钥匙,正是因为它在和日本音乐的契合与背弃中,适应着清末中国的时代特征与美学思想。从学堂乐歌的音乐形态、时代精神、美学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学堂乐歌与日本音乐的关系,管窥学堂乐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祝大桥 《湖北教育》2005,(11):61-61
阴沉的天气掩不住学生们的笑脸.宁静的校园藏不住青春的旋律今年春上的一天下午,在我们学校文化广场上.聚集着三千多名学生,参加我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校园歌手大赛。比赛在《一封家书》的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台上演唱的学生激情投入,台下当听众的学生积极应和,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歌的海洋。听着一首首“陌生”的歌曲.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7.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清政府开始实行改革措施,先后派遣大批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全面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开设乐歌课程,有效地刺激着近代学堂乐歌运动的发生。学堂乐歌题材类型多样,蕴含丰富,已经具有中国新诗的基本雏形,可视为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罗大佑的作品大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几首代表作有《童年》《光阴的故事》《闪亮的日子》等。在八十年代之前的校园歌曲大多表现的特点为纯朴的思乡歌曲,比较亲切的爱国歌曲。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橄榄树》《兰花草》《外婆的澎湖湾》旋律大都比较清新,优美。歌词简单,直白。意思很明显,比较保守。在罗大佑的歌曲融于了校园歌曲中之后,校园歌曲的风格大大的产生了变化,他的作品写出了当时校园学生的真实情感。间接的参透了当时学生思想上的进步与发展,本论文就是对罗大佑作品展开分析并探讨对现代校园歌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隐性课程。文章试从隐性课程的角度来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校园歌曲,认为校园歌曲具有潜在性、新颖性、时代性、可接受性的隐性课程特征,在育人功能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素质,培养高雅审美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隐性课程.文章试从隐性课程的角度来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校园歌曲,认为校园歌曲具有潜在性、新颖性、时代性、可接受性的隐性课程特征,在育人功能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素质,培养高雅审美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