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商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本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数学交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1.怎样教学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小小商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本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数学交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认识人民币;二是简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因此教学难点应为初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简单计算,会用人民币买东西。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相比…  相似文献   

4.
“元、角、分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的十进位关系和简单的换算,为学生今后学习简单的计算提供知识铺垫和思路迁移。   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初步学会“元、角、分”的简单换算,知道 1元 =10角, 1角 =10分;   3.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低年级学生接触人民…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0~71页购物"买文具"(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认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其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3,(10):45-46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学内容。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平时用钱多少不一,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合作交流、游戏活动、自由联想中学习。一、学生在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识(一)课前实践。课前可布置学生购买一件小物品带到课堂。上课时教师先请几位小朋友介绍所买物品的价格,以及购买的过程。然后分小组进行互相交流,各自说出所买物品的价格。给每一个同学都创造平等参与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课中实践。1.…  相似文献   

7.
赵桂侠 《黑河教育》2014,(11):73-73
正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1元=10角、1角=10分,懂得兑换人民币。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懂得勤俭节约。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卖东西、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若干、小商品。  相似文献   

8.
董素娟 《辽宁教育》2010,(1):113-1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燕 《教书育人》2002,(11):16-17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特征。它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调节和推动。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识人民币”是集多种数学核心素养于一体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框架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分析,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和西师版中相应内容发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运算能力、转化思想、文化底蕴、思考自学和创新实践9个方面;4个版教材中“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呈现特点是重视情境化教学和学生经验理解、数学习题的背景单一、实践操作性强、关注文化渗透.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应立足数学认知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的形成,显化数学能力的发展,立足个人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40~43页。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是十进关系;初步学会兑换和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是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设疑激趣1.复习填空口答:10个一是(),10个十是(),100个一是()2.设疑引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不通,请大家帮帮我…  相似文献   

12.
顾晓君 《甘肃教育》2007,(11X):48-48
新课改要求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会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从而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陛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因此,不能单靠记忆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丁银霞 《贵州教育》2014,(22):25-2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之后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再开展主要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等于10角。  相似文献   

17.
袁玉霞 《江西教育》2006,(12):10-11
(二)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一课改理念,教师的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把龙虎山的景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标的意义……这类过于联系生活的例子在课堂上不胜枚举,它严重干扰了数学的学习。反思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是正确的、合理的,因为它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抽象…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86 ̄87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人民币后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在所示的购物环境中解决几个问题,为购物活动做准备;另一部分是在教室里成立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经历购物体验,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锻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3.培养学…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的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借助微课导学,创设融于生活的情境活动,将学习渗入生活,依托具体实物认识人民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情境体验中认识和了解人民币,并学会使用人民币,从而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