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袁枚在《祭妹文》中与三妹生离死别:"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那真切的悔恨、哀哀欲绝的悲鸣,虽激动人心,却让人有一种过于煽情的感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赞颂去世的严子陵说的话。虽气势惊人,可读来却像有一种生硬拔高的故意。笔者认为正如《文心雕龙》中刘勰所说:"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悼词既要还原历史,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文化影响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的新问题一次布置学生自由创作诗歌,随意拈来其中的只字片语:"祖国祖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后半句为网络打油诗);"一步两步三步四步向前走,将学习进行到底"(前半句出自周杰伦流行歌曲《星晴》,后半句脱胎于偶像电视剧名《将爱情进行到  相似文献   

3.
在陈独秀早年的报刊实践活动中,曾先后使用过"由己"与"三爱"两个笔名,其中"由己"是《国民日日报》时期使用的笔名,"三爱"是《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由己"到"三爱"笔名的变化,反映出陈独秀早年思想的走向,即从个人色彩强烈的"由一己之欲"转向启发民众"爱国家"、"爱真理"与"爱人道",不仅预示着陈独秀启蒙思想的初步形成,也确立了陈独秀的终身追求。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刊载李新老师《暮春能洗澡吗》一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浴乎沂"的解释,基本上同意朱熹的"温泉"说,以为"地下水上涌为泉,或许就是朱熹所说的‘温泉’?"但又不很肯定,接着又说:"还有一种说法,说‘浴’乃‘沿’之误,应该是师生沿着沂河散步,跟洗澡无关.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或者还有更为合宜的说法,请读者方家指教."读罢,笔者也想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在儒家经典《论语·里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师徒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孔子教导曾参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啊!"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后,曾子的门人不解孔子之意,问曾子:"先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曾子告诉他们:"夫子所遵循的,只是忠和恕罢了。"曾子理解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历史上很少有人怀  相似文献   

6.
泡泡填字     
<正>纵向:一、百家讲坛《两宋风云》的主讲,被学生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曾出版图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二、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三、和"遗臭万年"意思相反的成语。四、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8.
学而有何乐     
《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  相似文献   

9.
徐维敏  王巍 《音乐世界》2008,(16):56-57
《命中注定我爱你》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那第三次就是命中注定了。"所以对于乔恩来说,《千金百分百》是偶然,《王子变青蛙》是必然,那么这部《命中注定我爱你》就是注定了那个叫"陈乔恩"的演员,有一天会大红大紫。  相似文献   

10.
现有文献表明,先秦两汉间对《木瓜》一诗的评论,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为"藏愿"说,二为"苞苴之礼"说,三为"美齐桓公"说,四为"下报上"说。而对这四种说法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与《诗》义丢失——重建的过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先秦两汉间,《诗经》的诗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木瓜》的诗义进行探析,不仅能具体地了解《诗》义变化的过程,也能理解《木瓜》诗义变化背后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爱"是陈独秀主办《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三爱"是指"爱科学"、"爱国家"与"爱自由",而根据对《国民日日报》刊载的《慨论德人自戕事》与《自杀篇》两篇论说以及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言行及笔名变化的考察,可以认为"三爱"实指"爱国""爱真理"与"爱人道"。厘清"三爱"的确切含义,有助于研究陈独秀早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了一件非常珍贵的瓷器——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件青花瓷上面所绘制的"四爱图"成为了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元中后期傅习、孙存吾编辑的《皇元风雅》中收录的《四爱题咏》,其内容与"四爱图"关系十分密切。探究《四爱题咏》的内容和文化内涵,能够丰富"四爱图"的文化背景,同时以点见面,对于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元末文坛的风气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一个古老久远的教育话题。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及成俗,其必由学乎。"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中国先贤最喜欢"照镜子",勇于自我反省。相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对一生的思想行为作了深刻的反省。也有人日日反省的,《论语》第一章中就讲到:"曾子曰:‘吾目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反省了自己的待人接物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了解到,语文新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而此次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出现较大而有趣的变化,被相关修订者称之为"是脱胎换骨的"。比如: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正如之前的"鲁迅文章大撤退""莫言文  相似文献   

16.
爱的教育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冰心当教师的时候,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用爱去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在《当老师的快乐》一文中,冰心写道:"我看完文卷,从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曾让学生多次朗读不必说……一段。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8.
正《边城》是沈先生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故事在极具湘西特色的自然元素中拉开帷幕,抒写了青年男女间的爱情、祖孙之间的亲情和邻里人家的友情,描绘了湘西优美纯净的自然、人文风光,将人、事、物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使读者触碰到了一个与外界乱世隔绝,与现代文明毫无沾染的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一、《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边城》笔调优美古朴,故事平静感人,人物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19.
也说亳     
长期以来,有关汤都亳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人王国维先生在《说亳》一文中曾概括指出五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即:一、杜亳说,二、南亳说,三、北亳说,四、西亳说,五、郑亳说。在作了一番考证后,他得出“山阳之薄即汤所都”的结论。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应予以辨正。应该指出,王国维先生在文中,曾列举三个坚强有力的论据,驳倒了皇甫谧的汤都南亳说,其考证之精审,论证之谨严,令人确  相似文献   

20.
“得无……乎(耶)”这种句式虽说固定,但翻译时又相当灵活.(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得无教吾猎虫所耶?(《促织》)(4)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有些参考书将以上四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