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用双乙醛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铜时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只要严格地控制操作过程中的溶液pH、显色温度和时间、冷却温度,并且在配置缓冲溶液时一定要调制pH值到9,在检测时就会收到准确度精密度都较好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各种影响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总磷测定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消解液的量,其次是显色时间,显色温度和水样的pH值;最佳实验条件是:pH=7,消解液的量为4mL,显色温度为25%,显色时间为15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实验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6.28%-103.03%之间,回收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磷浓度实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环境中磷浓度的常用方法,对其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方便、更快捷地应用在各个研究领域。在深入分析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显色时间跨度、最佳工作波长和样品pH值范围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吸光度出现峰值时的波长为工作波长,在磷钼蓝稳定显色期间测定吸光度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比如20℃时稳定显色的时间跨度为5~25min,最佳工作波长为710nm。测定正磷酸盐溶液磷浓度时不需消解,正磷酸盐溶液pH在3~11范围内不影响显色反应,不会影响磷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林旺  吴丹丹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2):93-95,100
主要探讨4-AAP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酚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实验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程度。除探讨了pH值、4-AAP用量、温度等传统的影响因素外,同时还讨论了金属离子、有机物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锌离子、苯胺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4-AAP用量、温度、铜离子和甲醛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影响因素。通过吸光度对温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可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关系,从而获得最大显色所需的时间,对提高样品测定的精确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EDTA滴定法对三个生活饮用水样品总硬度进行了检测,采用改良后的固体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影响水总硬度测定的因素主要有:水样p H值、滴定的温度、缓冲溶液、指示剂、滴定时间及滴定速度等。  相似文献   

7.
多因素对生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茚三酮显色法,综合研究了pH值、温度、激活SJ(EDTA)、金属离子(K^+、Mg^2+)、以及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生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耐高温,稳定性好,能耐受一定的pH值和温度变化.在各个影响因素中,温度对生姜蛋白酶的影响最大,而金属离子K^+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脂容易自动氧化引起食品变质,油脂的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一项指标,该指标的检测大多采用碘量法。由于油脂自动氧化过程复杂,所形成的过氧化物很不稳定,加上碘量法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使测定的结果的精确性降低。多次的试验表明,油脂自动氧化的时间阶段性、溶液的pH值、测定的温度、加水量、反应时间长短和摇动的剧烈程度等都对其测定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两种葡萄糖注射液对5-HMF含量的影响。用正交法考察了生产工艺影响葡萄糖分解的主要因素,并对中间产品PH值的变化对成品中5-HMF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证实:在生产周期中受热时间长短,灭菌温度,时间,样品在消毒锅中放置的位置,中间品PH值等均是影响葡萄糖分解产物5-HMF多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亚硒酸氢钠浓度、起始pH值、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基中亚硒酸氢钠浓度、培养时间和pH值为次要影响因素。在3个次要因素中,亚硒酸氢钠浓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最佳富集条件为培养温度37℃、亚硒酸氢钠浓度40μg/mL、培养时间48h和pH值6.2。  相似文献   

11.
运动黏度是石油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论文分析了测定因素对测定运动黏度的影响,论述了测定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时,由于恒温浴温场、温度计示值、毛细管常数、毛细管及温度计位置的安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减小系统误差的措施。论文分析了试验温度、黏度计黏度系数、润滑油流过黏度计的时间、黏度计洁净程度、黏度计安装状态、试样清洁度以及安装时试样是否有气泡等因素,对浅色石油运产品运动黏度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壳聚糖/SiO2/CdS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固相微萃取膜,用该萃取膜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喹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二嗪磷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对固相微萃取条件,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的pH值以及萃取时溶液中离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各目标农药样品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00 ng/mL,检出限为1.0~1.7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13%~105.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3.71%。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有色螯合物,以α-萘胺为显色剂,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易于基层单位使用的有效测定食品中微量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分别对实验条件的波长、酸度、温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取得了最优的实验条件参数,对食品中香肠、腊肉和肉脯样品里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加标回收测定检验,回收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壳聚糖/SiO2/CdS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固相微萃取膜,用该萃取膜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喹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二嗪磷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对固相微萃取条件,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的pH值以及萃取时溶液中离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各目标农药样品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00 ng/mL,检出限为1.0~1.7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13%~105.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3.71%。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化学沉积金(Au)微粒和聚苯胺(PAni)制备了Au微粒和聚苯胺修饰的玻碳电极(Au/PAni/GCE),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探讨了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u/PAni/GCE对亚硝酸根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该性能受聚苯胺和Au微粒的负载量以及底液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法的分析原理和测定分析过程,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结果受到分析过程中多个获得性因素的影响,分析和讨论了样品的取样量、草酸钠溶液浓度、校准系数、加热温度和反应时间、滴定温度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了保证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样品的测定过程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18.
虾塘水体理化因子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口虾塘水体的部分理化因子进行了日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水温和pH值均下午高于上午,而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则上午高于下午,盐度和氨上、下午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催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在硫酸介质中,NO-2对KBrO3氧化溴甲酚绿的催化褪色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的动力学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35℃时,△A趋于稳定且最大,而反应时间在10~16min内测定△A几乎恒定,本法确定在12min时进行测定.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为0.02~1.2mg/L和0.007mg/L.大多数常见离子对测定无干扰,而Hg2+可用NaI掩蔽,V(Ⅴ)及基体干扰可加尿素制备空白予以扣除.本法简单方便,灵敏度及选择性均较高,用于雨水及池塘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