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允许学生偏科,要求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最好门门优秀,迫使学生在其不擅长的科目上也要花大量时间。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补短上,教育成了补短教育,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允许学生偏科实际上就是鼓励发展特长教育,特长教育本质是一种非均衡教育,即在教育中不搞平均主义,而是允许学生扬长避短、确定目标、突出特长,使特长生脱颖而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提倡愉快教育,但不允许学生偏科,大搞补短教育,使学生受到严重挫折,饱受折磨,痛苦不堪,学生怎么能愉快?一些人总把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  相似文献   

2.
学生干部培训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学生干部培训的前提应该首先是为学生干部的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和平台.而并非是由学生管理者按照自身的意愿和标准去进行所谓的竞争选拔.在学生干部的培训上,在坚持政治思想教育和远大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同时,基本的做人教育也应是整体培训和教育的一个关键一环,并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个方面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教育效果。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确立学生的责权主体的观念 ,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依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可变性把握教育对象 ,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承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启发学生的主体能动 ,达到积极的创造学习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小凤 《教师》2011,(25):15-16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得到更新。鉴于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教育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给他成长所需的养分和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这个生态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平衡.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自主、活跃、参与。为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态。我们在教育中必须研究和尊重儿童的天性、个性.必须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多元智力理论使人们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和人的成才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据此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积极乐观的教育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观,建立灵活多样、个性多维的评价观,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善待学生     
一个班集体要发展,离不开教育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人格、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作为教师,从事这份平凡而又高尚的育人事业,自己必须高尚。因为教育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灵魂塑造灵魂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他们的个性是有许多差异的。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运用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爱的教育、因材施教、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差生教育和发展学生的特长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所有学生进行共性与个性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所谓"难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印象、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感受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这位老师感到很难教育的学生,其他教师可能感觉到并不是难教育的。一般来说,老师在看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全世界对教育都极其重视,尤其是中国冲破了一些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接受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人格等等,其中走进学生灵魂也是一个新的理念,它可以让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妙用学生教育学生来安县长山中心小学张仁忠有些学生对老师、父母的教育有压抑感,口服心不服,认错不改错。还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强,吃“下”不吃“上”。对这些学生,妙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效果较好。请看下面两个镜头。镜头之一:学生朱广良,人我班时13岁,只要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人格、独立意识、诚信的尊重以及理解学生等的论述,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是自身获得尊敬和理解的前提,也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程成 《考试周刊》2013,(78):178-178
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别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且创造是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自发行为。他人的引导,都必须服从学生的自主性,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的理解、接受、深入和参与。教师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即是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认识生活、学习生活,是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学会改变,改变传统角色定位,转换角色意识,与学生在生活教育中形成价值认同;还要学会等待,在宽容、鼓励、信任中,走进学生的生活。只有走进学生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起点是爱。  相似文献   

15.
刘长起 《成才之路》2013,(33):64-64
教育档案是借鉴居民健康档案形式所建立的一种档案,教育档案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核心,贯穿整个教育阶段,涵盖各种教育因素,能促进学生成长。教育档案式学生管理方式使教学人员在教育学生时避龟盲目性、片面性,易引起教师的教育反思,并对学生出现问题作出预警。教育档案建立在一个共享的网络平台上,科任教师及整个教育机构其他教育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先查看该教育档案,并把教育过程记录在档案上。  相似文献   

16.
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等。在这些评价中学生评价居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地位,通过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检查自己的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学生时,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学生虽然是受教育的对象,但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能动个体。只有教育方式为学生乐于接受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而站在学生立场上的教育,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所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18.
发现学生     
徐晓华 《湖北教育》2003,(12):62-63
德国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家波尔诺夫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善于教学,更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教育的契机和生长点,这些教育的时机往往发生在学生的“偶然”、“遭遇”和“危机”之中。 在偶然中认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讲到这样一个故事:米哈依尔是一个作文常得2分的学生,因而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为目标,实现学生个性的创新,进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要做到这些,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