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从走进大自然、风俗民情、生活小细节上讲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给学生带来的丰富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专语文教学工作,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得到调动和培养。中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拥有祖国优秀的语言,拥有质文兼具的诗文,拥有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把语文学习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进一步明确语文,最基本的工具学科,它是一切思想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才能真正做到言能述其志,笔能成其文。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是一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入门、得法,和他的语文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语文生活,是语文生活的导引和典型示范.是语文生活的基础.因此建构语文生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积累养成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理而外化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新课标把语文的文化属性提高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确立新的文化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学生的言语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6.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考试周刊》2022,(18):38-41
语文对一个在中国生活成长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的运用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教授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给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影响着学生接下去的学习和生活。而学好语文,就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发展、审美提升、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转变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现行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化知识,与时代脱钩,缺乏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关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将来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应该以语言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语文学习和文化生活相联系为指导思想,注重渗透文化意蕴。语文课应是学生的读书学习课,应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课文的整体美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并真正能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学生文化生活水平的基地。语文学习应从课堂辐射开去,广泛接触课外、校外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课本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起着课堂与书本不可代替的作用 ,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李富民 《西北职教》2009,(10):27-27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有文化有技能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服务。语文是中职课程设置中主修科目,学习语文既能为中职学生学习技能打下文化基础,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致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应往往不那么如人意,语文训练基本上脱离了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在蓬勃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切近生活成了一种趋势,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出现了一片新天地。教材的编写能逐步结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和技能紧缺人才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本着以“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关键时期,对于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学习观念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知识内涵、文化品质等,这些都会影响小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生活化角度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必须不断强化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此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从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最终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更融入生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典型语文课程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目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结,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丽莎 《成才之路》2011,(20):39-39
"90"后高中生是在流行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更多地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影视、流行音乐、娱乐报刊、网络等已构成了青少年心灵生活的重要部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重视经典文化、精英文化,这与青少年的喜好相去甚远,使得当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尴尬之境。对此,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优秀的流行文化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16.
吕立荣 《甘肃教育》2009,(12):20-20
享受语文就是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增强生活的能力、厚重文化的积淀、丰富情感的内涵。但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享受语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精心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学得快乐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本内容新颖,时代感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一本大书,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生活。高尔基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语文知识及古典文化的具体运用。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在生活中教育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力的责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语文资源,从而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实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东 《甘肃教育》2008,(14):22-22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对生活和文化的体验,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