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二马>与钱钟书的<围城>,是两部具有可比性的文学作品,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的糟粕都持批判态度,但老舍的批评中又有着认同,否定的同时又有着肯定,而钱钟书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及中西文化的荒谬结合进行分析和批判.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角度和侧重点的差异,是为了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围城》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是其讽刺比喻具有不朽的艺术成就 ,另一方面 ,作者在文本中对表现对象作具有独到很见深度的批判。这种批判 ,体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某种关怀。可以说 ,《围城》中知识分子的“品性”,是一个新与旧的杂糅体。与《儒林外史》不同 ,《围城》在表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理想时也表现了知识分子追求过程中的迷惘、痛苦、失落和怀疑 ,更深一层地给人们提出一个课题 :知识分子该知何生存 ?本文将从解构传统文化内蕴、塑造现代品格、调整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圈子中,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揭示了其在精神上的虚无。  相似文献   

4.
<围城>在"围城"之外,塑造了一批知识人的群像,对这些上层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了系统地审视,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们灵魂的丑陋与欠缺,淋漓尽致地嘲弄了他们的丑态,寄寓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一种,两种批评方法就能解读清楚的。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古籍典故和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不露声色地将20世纪20,40年代之女性解放进行批判与消解。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一部反映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小说。它描绘了众多不伦不类意象①,主要从文化现象,人物及其人生方面进行观察,对处于抗日期间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幽默、辛辣而深刻的讽刺,从而揭示了尴尬人生的哲思。  相似文献   

7.
《围城》     
<正>《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上,钱钟书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在这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的《围城》思想及艺术价值极高,尤其是讽刺手法一直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本文迎合中职生实际,从五方面对《围城》的讽刺笔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陆辉 《红领巾》2005,(6):106-108
&lt;围城&gt;是钱钟书以一位冷静的学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类进行的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探索他们生活状况的一部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家庭、爱情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给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他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阿Q形象.“围城“现象是钱钟书探究人性的又一发现.  相似文献   

10.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作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熟练的讽刺方法生动细致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知识分子群。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了当时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丑恶和落后。在让读者审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现实悲剧的众生相的同时,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多层次的人生困境,象征意义涵盖了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某一社会,某一类人。它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使中分国知识子得到了新生,实现了自由。但在特定环境下又让这一阶层的人们陷入困境而难以自由。毋庸置疑,中国知识分子的如此境遇只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它最终会通过否定之否定而使中国知识分子获得更高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讽刺艺术是钱钟书小说的一大特征,长篇小说《围城》表现得最为集中、突出。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其独到之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人事、人性、心理尽挫于笔端,构成了丰富而博大的讽刺世界。其长篇小说《围城》对传统文化观念中的道德、伦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辛辣的讽刺,语言既机智俏皮,又辛辣犀利,读后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14.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人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人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7.
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一次,父亲说到自己能从乡村进入城市当上教书匠且舞文弄墨一辈子,全仰赖少年时阅读鲁迅作品,从而生发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由此父亲发出感慨:读书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我那时正在读高中,对学习不甚用心,自以为懂得很多,又反感父亲的旁敲侧击,便毫不客气  相似文献   

18.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一部《围城》,差不多所有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爱领域,钱钟书先生用其不朽的笔描绘了关于情与爱的众生相。本文试图围绕着方鸿渐,把《围城》所展示的情与爱分为一夜情和偷情、旧式婚姻及新式恋爱三种样态,并根据作家对待情与爱的态度和传统道德观念,按照庸俗、传统、世俗、理想的情与爱顺序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围城》真实地揭示人生的困境和感情的困惑,但是,钱先生的情爱观是传统的、矛盾的、悲观的、失望的。  相似文献   

20.
《路标集》是1909年出版的俄国七位知识分子学者关于自身的一本论文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19世纪以来的俄国知识分子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批判: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却又耽于幻想,相当功利主义、民粹主义地为抽象概念而奋斗,实行禁欲主义;英雄主义、极端主义与远离人民乃至反整体反集体;驱逐真和关,又仇视、惧怕财富,也不尊重法律,缺乏法制意识,而看重外在的规则和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