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八月记事簿     
正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会为没做过的事而后悔。人类真是种不可思议的生物,会随意判断行为的"大小"。比如"做了件大事""一件小事也没做成"等等。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人类会为自己没有做过的行为而后悔,打从心底里觉得那是件大事。他们会后悔,如果当初做  相似文献   

3.
刘瑶 《成才之路》2012,(8):10-11
正教师们的声音:"我教了几年的书,断定自己不是做教师的料。当初我满怀关爱和信心,可学生们太难教,如今我幻想破灭,爱心消失。"学生们的声音:"我们的老师知识渊博,可他的话也很刻薄。他经常讽刺、挖苦我们。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尝到白痴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形象     
<正>Alise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者,她呈现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惊讶不已。与当初读书不同的是,当我们关心活动如何发展时,她总是让我们回到核心理念,回到对儿童的解读。我们采取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这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作"眼高手低",什么叫作"听懂了,记住了,但做不到"。在一次次的反思中,知道了什么是肤浅的认知,什么是缺失了实践支撑的知识不是自己的知识,开始体会"根植于内心的思想"是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5.
"享福"这个词,各人有各人的解释。比如:他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爸爸妈妈十分宠爱他,同学们就会说:"他可真享福。"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回答。他应该在家里什么都做,尤其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等爸爸妈妈来替你做。这才是真正的享福。如果你什么事也不会做,爸爸  相似文献   

6.
如果     
[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当初如果是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从小就知道一个成语"废寝忘食",然而我们有多久没这么做了?连吃饭都会忘掉,那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必然是有意思到你专注至极,连自己都忘掉了。如果我们不会"忘"事情,代表这阶段的我们活得不够好。一个总经理在京都玩,玩到超过了时间,连开会都忘掉了,甚至连飞机改期都忘了,试想,他这京都之玩,该是多么专注入迷,这种情境,多么令人羡慕,令人赞佩。若他只是记得回程,记得返台准时开会,那他有什么特殊,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今日的问题,便是"不会忘"。会忘,表示眼下他正专注于某事,以至于现在的事  相似文献   

8.
自相矛盾     
正成语小故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路人问:"坚固到什么程度呢?"他答:"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他又夸赞起自己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路人问:"锋利到什么程度呢?"他答:"它能刺穿一切物品。"路人质问他:"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听,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回答了。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自相抵触。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在学校是一个完全以"教师角色"在教室里、师生间、教育活动中亮相的情景人物。角色定位是一位教师首先要清楚的,清楚了自己在学校里的角色定位,就知道在学校里作为教师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一先讲一个笔者身边的故事。有一位班主任,需要学生早到的时候,自己就会提前先到,班里学生有困难,他会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学生犯错误时,他既严格又耐心亲切,学生都很敬重他。这位班主任有胃  相似文献   

10.
正诗人哈扎拉尔说,现在我既不清贫,也不乏味,大概可以做一个教师了。我们大多数人在还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时,就做了教师。教师是要教学生的,可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什么,还有怎么教。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他肯定做不好教师,因为他可能根本估计不了教的困难,他经常会在烦乱焦躁中丧失思考能力,会失去对广大思想的把握,会作为毫无趣味的人望着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在学校是一个完全以"教师角色"在教室里、师生间、教育活动中亮相的情景人物。角色定位是一位教师首先要清楚的,清楚了自己在学校里的角色定位,就知道在学校里作为教师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一先讲一个笔者身边的故事。有一位班主任,需要学生早到的时候,自己就会提前先到,班里学生有困难,他会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学生犯错误时,他既严格又耐心亲切,学生都很敬重他。这位班主任有胃痛的疾病,于是在他办公桌上,学生会经常因为他没有吃饭而放置一大包蛋糕等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是福""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用阅读拯救自己"……透过这些温馨、质朴的话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慈祥智者。他曾说,做教师要做明师,明白地做人、做事。他也一直走在成为"明师"的路上,不断地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走着瞧!我这可算是恨上你了,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哈里去天堂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天蓝色的彼岸》讲述的是主人公哈里在车祸后去向了另一个世界。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死了多长时间,他也曾试图回到他还活着的世界中去,并且对他的家人说一声抱歉。可是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他更加不可能说出那句埋藏在他心中好久的话。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会是什么个模样,也许死后会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可是当我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以后,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的悲痛。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干该干的事情,去珍惜身边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不要像书中  相似文献   

15.
姐姐解心结     
决心和诚心换来友谊以前,我向一个男生“表白”,可被他拒绝了,之后我们就再没说过话。现在,我已经知道自己当初的做法是错的,因此想和他成为好朋友。我该怎么对他说呢?他会接受我的请求吗既然你知错能改,他也没理由拒绝与一个如此真诚的女孩儿做朋友。你只要让他知道你改错儿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首先应当了解孩子希望做什么。我们经常会询问孩子:"你想做什么?"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去寻找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给孩子制造一个思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思考领悟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抢着做,抢着扫地,抢着洗碗,但那时他做不了,所以没让他做,可是为什么等他长大了,会洗碗、扫地的时候,他却变懒了,什么也不愿意做了呢?更甚的是,他连自己的作业,像作文、画画之类都叫大人帮忙,自己却懒得动脑筋了呢?很多家长都为此感到十分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教育”你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人,每次想起他的时候会觉得一点点心痛。但我们依然愿意把他留在心底。就算今天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在做什么。但至少知道,是他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初恋这件小事’。"是的,这就是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片头的开场白。寥寥数  相似文献   

20.
信任与依赖     
徐萍 《家庭教育》2008,(3):25-25
儿子晓斌进入初二之后,我发现他对我们渐渐有些疏远,有时喜欢独处,自己默默地上机,静静地看书,或者躲在书房里做些什么……以前,晓斌在我们面前总是有说有笑,还常常向我们提一些要求:买一本什么书、买一双什么品牌的鞋、去游艺场玩轮滑……可现在,即使我看到他的衣服已经该换了。轻声对他说:“晓斌,你身上的衣服已经整整一周了!”他也只是微微点一下头,然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我再催促,他会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