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物学中的《血管与心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讲清楚血管与心脏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只限于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实验观察,从直观活动的形象中,启发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血管”一节的教学中,只限于教师语言讲授与挂图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与其功能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到活体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活动形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器械,无创缝线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损伤血管施行端端吻合、自体静脉桥接移植或直接缝补血管。结果 24例血管损伤病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经半年至2年随访,多普勒仅检查所有吻合血管正常,血流通畅。结论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晓平译酉星校血管是血液的导管,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网向各组织运送氧及养分,同时回收体内的废物。由心脏排出的血液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终到达末稍的毛细血管,接着再向静脉系统移动,返回心脏循环一周。当血管老化或血管出现病变,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难...  相似文献   

4.
徐根兴 《科技文萃》2001,(9):132-134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约为1年。人体只有在较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发生血管生成,例如创伤愈合,胎儿和胚胎的发育,黄体、子宫内膜和胎盘的形成等。这些类型的血管生成常受某些因素调控,并且是间断性的。而持续的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则出现于大量病态、肿瘤转移和内皮细胞的异常生长中,这种血管生成速度十分迅速,例如实体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仅4天。血管是肿瘤生长的“粮草”,又是肿瘤细胞的温床,血管的“疯长”支持和帮助了肿瘤的疯长,也为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心健 《老年教育》2006,(6):55-55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使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管变得挟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血管的病变主要存在四个病理环节: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部可以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CD31、MMP2、MMP9、CathepsinD在恶性黑色索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株制作小鼠恶性黑色索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每天随机抽取一只小鼠处死.共12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HE染色、CD3l、CathepsinD、MMP2、MMP9、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AS染色;分别计数血管生成拟态周围及远离血管生成拟态区域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百分率;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及远离内皮依赖性血管区域肿瘤细胞中阳性百分率;连续计数10个高倍视野并取其均值。结果:在恶性黑色素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第9~12天移植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血管生成拟态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MMP2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远离血管生成拟态区域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与远离内皮依赖性血管区域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血管生成拟态周围肿瘤细胞MMP9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的阳性细胞百分率;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与血管生成拟态周围肿瘤细胞CD31、CathepsinD、MMP2阳性细胞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与肿瘤细胞中MMP9阳性细胞百分率之问不存在相关,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只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阳性百分率之问存在相关.与CathepsinD、MMP9、MMP2之间不存在相关。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共存.且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问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CD31、CathepsinD、MMP2、MMP9、HMB45等参与了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其中CD31、MMP2作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是个多步骤的过程,众多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血管生成抑制物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是人体内源性蛋白的一部分,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较好的抗癌前景。文章就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的类型、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发生、出生至微血管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脑内微血管的早期发生又分为神经周血管区、神经间血管区和神经内血管区三个有明显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血管区建立的过程。在成熟阶段,毛细血管继续生长发育,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毛细血管形态发育成熟,血-脑屏障也进一步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期,微血管发生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毛细血管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9.
由于血管的各向异性性质,血管三维形变的测量在血管力学性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一种非接触性的光学测量技术来测量离体或在体血管的三维形变,并给出了血管表面三维坐标重建的处理方法。用半径已知的细圆柱棒实验验证此技术的精度为±10μm。文中给出此技术用于兔胸主动脉弹性面积压缩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在血管力学性质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山药的功效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能防止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还能防止结缔组织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许多滋补方剂,如归脾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都含有山药。山药中的多巴胺,也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心健 《老年教育》2007,(3):59-59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除了血液粘稠凝聚外,更为重要的是血管自身的病变,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都可以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肌供血不足。过去一个时期,医学界治疗心脑血管病多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治疗血液的粘稠凝聚为主,而活血化瘀药对动脉血管本身的病变难以发挥治疗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1—7)是AngII的内源性拮抗因子,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等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探讨血管紧张素-(1—7)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ACEI及ATl受体阻断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并有可能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3.
2838例老年高血压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亦可说其是以收缩和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可由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体液内泌遗传,肾脑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异常,以及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均可导致高血压病。它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全身血管造成长期超极限的额外压力,导致血管的脆性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可以说高血压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冠心病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变老。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煤气管,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供气。血管也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患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例心脏介入手术,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并认真做好心理及拨管前后的护理,避免血溶量不足和尿潴留等诱发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积极抢救等有效措施.结果:30min内3例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能准确判断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和积极抢救,并减少了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月5日,对王晶老师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日子。她独生女儿发高烧,按照惯例,王老师仍让母亲陪女儿到医院打静点。由于女儿血管凹陷,3名护士扎了六针都没有找到血管,看到哭声不止的孩子,护士们都怯手了,直到第四名护士才勉强把针插进血管里。母亲、姐姐看到此情此景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受损、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由于AS形成的粥样斑块在血管内易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堵塞心脑血管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文章主要阐述脂质过  相似文献   

19.
致命三角区 在人的面邵,有一个“致命三角区”,它是由鼻根与口角两侧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区域。它“所辖”的范围内血管丰富,鼻、眼等器官的感染都可以扩散到这里,而这个三角区内有不少血管通向颅内,一旦损伤或感染,就会把细菌或毒素传人没有静脉瓣的面部静脉,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而致头痛、呕吐、发热、昏迷,导致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切莫对其等闲视之,即使该区有疖肿或皮肤感染时,也千万不能用手去挤。  相似文献   

20.
严重的下肢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以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静息痛、皮肤溃疡或坏疽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尽管目前的研究在下肢血管再生技术上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一些病例除了截肢别无选择。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增加血管生成治疗严重的下肢缺血有浓厚的兴趣。血管生成已发展成为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新方法。近年来,随着对各种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分离、纯化这些干细胞手段的不断改进,使采用细胞治疗等治疗性血管生成方法在梗死部位重新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逐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