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泳晔 《湖北档案》2014,(11):44-46
说起李国杰,那可是清末民初露过脸的一个人物。甭说他是李鸿章的长孙、张之万(张之洞之兄)的孙女婿,单说这位公子哥儿的官职吧: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他12岁的时候,便承袭其父为头等侯爵,随后入宫侍卫。慈禧太后格外宠爱他,有一次还特别开恩给他点过"面花"。那个时候受到"老佛爷"宠爱的人,该有多荣耀!所以到了1903年,这位公子哥儿破格升任广东汉军副都统,第二年,又调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相似文献   

2.
明天启三年(1623)三十八岁的徐霞客,又进行了一次极有价值的"有方之游"。是年二三月间,他一边牵挂着高堂老母,一边以其矫健的身姿依次游历考察了河南嵩山、陕西华山、湖北太和山(武当山)这三座中华名山。所撰日记就笔者研读比较,看来还是以华山游线上的所记最为珍贵,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两笔重要的史地信息。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6,(4):75-75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陈立(1902~2004年)在九十岁高龄时出版了《陈立心理科学论著选》一书。文集出版后,他发现在序言中“晚清袁了凡说过,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一句有误,即把明代学者袁了凡(袁黄,字坤仪)错成“晚清”。陈立用一瓶改正液,亲自把剩下的存书中“晚清”二字一一涂去。陈老耄耋之年,视力又低,不惮其烦,如此认真,可见老人对出版著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商豫 《湖北档案》2013,(3):37-40
赵寿山(1894--1965),陕西省户县人。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后升任师长、军长及集团军司令。西安事变时,他担任了十七路军"扣押中央大员"行动的总指挥。抗战时他所率领的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7年3月,他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6日,他发表反蒋通电,公开宣布起义。  相似文献   

5.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他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就风平火息。《资治通鉴·卷43》记载说:"昆向火叩头,火寻(接着)灭。"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后来朝廷又调他为弘农太守。弘农郡(今河南西部灵宝市一带)地处晋豫陕之间,北濒黄河。当地猛虎横行,经常在  相似文献   

6.
黄兴故居     
1916年6月22日,黄兴由日本返沪定居。直到4个月后病逝,他都寓居在法租界福开森路393号(今武康路393号),这是一幢四层楼的花园住宅,人称“黄公馆”。岂料仅仅过了三个多月,黄兴胃病复发。早在1912年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时.他就患过胃出血病症,后来在美国又被此病拖累了一个多月。这次因积劳成疾而使胃疾再度复发,病情较前两次更为严重。于是,留在东京的原配夫人廖谈如和家人,都被急电召回上海寓所,但终因医治无效,黄兴在他的寓所滋然长逝,享年42岁。孙中山闻讯后深表哀悼,八日,国会通过决议,国葬黄兴。黄兴逝世时,其幼女…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13,(1):63-67
《林语堂名人传记典藏》(全五册)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宋碧云译 武汉出版社35.00元ISBN:978-7-5430-7209-1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影象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2,(12):96-97
苏东坡官场笔记桂园2012.6 28.00元978-7-80765-539-8因既反对王安石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为新旧两党排斥,三次遭贬。本书从官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的作品非常罕见,算得上是苏东坡的一份官场档案:爬上高位有什么诀窍?又怎么会遭遇牢狱之灾?为什么宁愿做个虚官也不愿回老家种地?在一次一次的政治洗牌中他有什么表现?苏东坡的为官生涯,尽可管窥中国古代官场生态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新华 《兰台内外》2013,(6):21-22
胡适曾俏皮地说过:"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分别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因三人的个人属相都是兔子而得名。蔡元培生于同治丁卯年(1867年),陈独秀生于光绪已卯年(1879年),胡适生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都是生在兔年,彼此之间相差12岁。"老兔子"蔡元培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其教师多为翰林院腐儒,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官僚或豪门之家,上学堂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有的学生上课还带着听差。上体育课时,教员要毕恭  相似文献   

11.
罗屿 《兰台内外》2012,(4):13-14
毛泽民1939年6月初至1940年1月22日,曾在苏联学习、治病8个月,留下多达10万字的档案资料。毛泽民远赴苏联是否有更深层的背景?他在毛泽东和王明的斗争中,起过怎样的作用?自共产国际档案解密后,毛泽民外孙曹耘山数次远赴俄罗斯寻找当年档案,毛泽东、毛泽民兄弟问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随之被披露——(一) 1949年出生的曹耘山,  相似文献   

12.
他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8341部队(原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六班班长,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1947年,他到延安,后又随毛主席到西柏坡、进北京。开国大典时,他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他又护送毛主席去苏联……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垂青史。虽然范仲淹的主要功绩并不在山东,其代表性的诗文作品也不是在山东所创作,但纵观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一生,其青少年时期在今山东邹平度过,他实际担任的最后一个职位则是在青州,可以说他与山东结下了一生之缘。范仲淹是齐鲁文化所孕育出的一位伟人,同时他也为齐鲁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奉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利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换雕弓如满月,西北望二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过山东诸城(古密州),寻访苏东坡遗迹未果,心中怅然,”想起了他在密州知州任内作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的这首词。此词气概豪迈,热烈奔放,报国拯民之情跃然纸上,寄托了苏氏毕生未能实现却领臾未尝忘怀的振兴国家、为国干城的壮志。就作品本身的成就而论,窃以为,它是曹操“横梁赋诗”之后的又一绝唱,足以流传千古。然…  相似文献   

15.
柯云 《档案时空》2015,(11):29-31
(一)诗联共抒爱国志1940年春,陈毅率部进驻苏北,得知江苏淮安籍的韩国钧曾两度出任过江苏省省长,是苏北抗日的关键人物。不由心中大喜,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书信,要求他支持新四军抗日。韩国钧不愧是一位爱国人士,接信后当即复函,并手书一联赠给陈毅:"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表示了他对新四军和陈毅抗日救国的同情和拥护。陈毅阅罢,不禁拍手叫好,亦回一联曰:"杖国抗敌古之遗风,乡间问政华夏有人。"热情赞扬了韩国钧的爱国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德纳(Charles Anderson Dana,1819-1897,又译戴纳)是美国19世纪著名新闻记者和报业主。1819年,德纳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贫困家庭。1839年,他进入哈佛学习。由于经济窘困以及视力问题,一年后退学。在哈佛时他与乔治·里普利(Gorge Ripley)相识。1841年,他加入了里普利创办的德文《先驱报》(Harbinger)。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继为代都督),大肆排除异己、解散民军,培植私人势力。胡汉贤和谭瀛组织的"瀛书敢死军"也被解散。没过多久,孙中山在南京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下,经广州时,胡汉贤晋谒孙中山,请示今后去向。孙中山因胡汉贤是广东四邑人,遂派他到美洲联络华侨,宣传和推动华侨投资国内,兴办实业。  相似文献   

18.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19.
刘艳 《新闻前哨》2011,(7):107-108
科勒特的名字在马克思及其家人的书信中多次出现,马克思戏称他为"短胳膊科勒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307页)他的全名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Collet Dobson Collet,1812-1898),是一位激进的自由思想者、社会活动家,英国报纸《自由新闻》和杂志《外交评论》的编辑。科勒特出生于伦敦,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过法律,当过音乐教师,从事过法律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众人都知道,汪精卫因多次遭人行刺,才旧病复发,后送往日本去治疗,终在1944年11月死在日本,结束了他大汉奸罪恶的一生。可是,汪精卫为何会旧病复发而无药可治了,以前他不是多次被治好了吗?这回被送到日本治疗,却又没有挽救回他一条小命呢?这其中奥妙一直被人们猜测,其实那是神医刘一帖用巨毒攻心的惩处办法,贴走了汪精卫的命! 刘一贴真名叫张清华,因善长用膏药治病,有药到病除,一贴就灵,一贴就好的功效。又因他隐名埋姓,自称姓刘,别人就起了一个刘一贴的外号。 张清 华曾 经 拥有 一 个温 暖 的家,在无锡的充山半岛上过着安稳的日子。一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