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教科书介绍的相关电解实验方案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物质和材料的微型电解实验装置,并用该装置进行电解硫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等研究,实践表明该实验宜作为学生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2.
一、装置的选择 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水电解装置一般以霍夫曼定量电解装置为主,笔者尝试用多套水电解装置进行实验,从实际实验效果看,仪器厂生产的电解器效果要优于自制的电解装置,酸式滴定管电解装置要优于碱式滴定管电解装置,开放组装式电解装置要优于成套封闭式电解装置.  相似文献   

3.
对教材上的电解实验和已有的电解实验改进案例梳理分析,利用塑料板等易得材料对电解装置进行改进。新设计的改进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耗时短,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做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良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便于更换电极和电解液,用一个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电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业实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运行中搭拆装置繁琐,实验连续性差,缺乏工程素质培养和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提出改进方案.实验改进装置由反应装置、回流管路和蒸馏管路组成. 采用气体与液体分道通行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实验若放大试验会存在的“气堵”问题. 通过调节T型三通接头实现回流管路与蒸馏管路间的转换,在一套装置内完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制备实验中回流和蒸馏两个单元操作,培养学生集约化设计设备的意识 .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连续性好、节省时间 . 在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电解与电镀”教学中,设计不同电极电解水、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探究情境,其间巧用酸碱指示剂将现象化“微”为“宏”,学生在解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电解知识,从而自主构建电解的认知模型,并设计电镀铜的实验装置,学以致用,让素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6.
金属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电解某溶液产生气体,再验证气体的性质,是中学常见的探究化学反应的实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套“液上升、气产生、气压出、验性质”的实验装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化学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废弃物品制作了一套多功能电化学实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燃料电池进行了整合性改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解硫酸的稀溶液得到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得到氢气和氯气的混合,从而使2个实验基本可以使用同1套装置,使原来需要分别制取2种气体的过程,变为1次完成,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滴管式微型电解装置与微型氢氧混合爆鸣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利用塑胶注射筒、注射针、塑胶三通活栓与塑胶小吸管等分别组合成二套微型电解装置 ,一为“滴管式微型电解装置” ,本套实验装置在台湾已被收录于国中理化第三册电解水实验的参考教材 ;二为“微型氢氧混合爆鸣器”。这些微型实验装置自 1 999~ 2 0 0 0年由作者在台湾举办过近 2 0场次的研习活动 ,参加研习的教师及学生合计约有八、九百人 ,由师生研习后之心得回馈 ,一致认为因器材简单、制作容易 ,每位学生皆可自制 ,各拥有一套 ,增加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是既具有教学、实用、趣味性以及又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环保…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在整理资料中又见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图1)和笔者改进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图2),笔者顿生感慨.该改进装置结合了当时改进的背景,并与教材装置进行了比较,温故知新,总结出两个"不变"与五个"改变",由此对实验创新和改进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学化学实验装置有些采用了“开放型”或“半开放型” ,有毒气体、烟雾、粉尘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了周围环境 ,同时给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带来危害。本人设计了两套封闭式简易装置“W”型、“H”型(如图所示 ) ,可以有效地解除污染 ,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两套装置适用范围很广 ,课本中许多化学实验均可采用。下面介绍几个实验的具体做法 :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向“W”型 (“H”型 )装置的横管处④放入氧化铜 ,在装置的两边①、②分别装入浓硫酸、石灰水 (水位不能超过横管口 ) ,并向浓硫酸中滴加适量甲酸 ,两管口③和⑤处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2007年1月第2版)高一化学教科书上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用了两套装置,一套用于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另一套用于收集检验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按教科书上的装置和方法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时,有两个方面明显不足:①将可以一次完成的实验分割为两次做,  相似文献   

14.
在生理实验课中,用一个离体蛙心和一个在体蛙心在两个学时内完成了“心脏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植物神经系统中化学递质的释放”和“离体心脏灌流”三个实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a.实验材料。蟾蜍,记录装置,刺激装置,常规手术器械,实验所需的各种溶液等。b...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电解水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氢氧体积比的误差较大。已有改进实验设计,主要涉及误差分析、电解质、电解装置、电源电压、电极材料、电解速率、电解温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电解质、电解装置以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始终是热点,而电解温度这一重要的实验条件却鲜受关注。文中重点关注电解温度,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对电解水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多次实验证实,在30℃~35℃时,用9V干电池作电源,以浓度约为5%的食用纯碱溶液作电解质,滴加酚酞指示剂显色,用小量筒收集气体,电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接近2∶1。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115页介绍了“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该装置器材较多,烧瓶不固定,需要做两次实验才能完成,这样教师在操作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以上缺陷,我们自制了一套演示“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经过实验,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全一册,安排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水通过电解作用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进一步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后,对此实验做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a.装置的制作和组装的方法。准备两套碱性滴定管或酸性滴定管,并将它们固定在铁架台的蝴蝶夹上。再用一个长方形的塑料饭盒或其他容器,只要能将两个滴定管同时插入即可,在容器底部打两个孔,注意两个孔间距要与两个滴定管之间的距离相同,将自制的石墨电极插入孔中,把滴定管插在石墨电极上组装起来(如图1)…  相似文献   

18.
设计用“罩式”电解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描述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并提出了一些实验注意事项,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原料环保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学电化学相关实验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采纳了微量化学实验的诸多优势,设计出了便携式电化学电池与电解实验装置.从便携式电化学电池装置的组装与测试、电池的串联组装与测试、电解装置的制作与测试三个方面,详述了便携式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并从电化学电池、电解原理分析了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原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简易的器材设计一套水的电解与水的合成改良型环保电解装置,这一实验装置价格低廉,除了可在3分钟内将水电解成体积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之外,还可将电解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集中到同一支电解管中经混合后再引燃化合成水,使水的电解实验更环保,实验更为完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