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重复累赘现象。从整体上说,这种"画蛇添足"现象影响了文章的表达,降低了表达的档次。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鉴别这种现象,减少、避免表达中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重复累赘现象。从整体上说,这种“画蛇添足”现象影响了文章的表达,降低了表达的档次。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鉴别这种现象,减少、避免表达中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请看以下例子:(1)他将那种小人得志的情态,在戏剧中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是京剧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季羡林《法门寺》,1987年9月13日《光明日报》) (2)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齐民友《数学与文化》,高中《语文读本》第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不少语文刊物上登载文章,认为“最……之一”是病句,这种句式不能用。理由是因为“‘最’是第一的,无比的意思”,因而“受‘最+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不能有一些’,由此推出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如果受最+形容词'的修饰,其后边就不能再'用'之一,"的结  相似文献   

5.
教师出示24 7、15 s、15 3、0.6二习、4令0 .5、1 .2小。.3、刽‘2、乃‘5等算式,要学生将这些除法算式分成“除尽”与 “除不尽”两大类。从而得下图(图1)。除滋葬式图1再引导学生观察“除尽”这些算式的特征。从观察、分析、比较中得出图2。降法嘛儿/木脸除、、5令3一0.6专3斗今5,,.州冲.3胶味.:一卜3,书寸占 图名 然后,由上面韦恩图的综合、概括,又得图3。从而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除法算式 图“ 教这堂课的教师认为,他如此运用集台思想,是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对“整除”、“除”等客易混淆尽概念之间的模糊认识问题的。然而,笔者…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7.
我前几天听了一节课,被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深思。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9.
我班的孩子在绘画时,喜欢“画蛇添足”。好端端的一张画,在他们的手上久了,最后变成“一塌糊涂”,这常使我很气恼。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太阳,孩子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太阳,可漂亮了。梁思哲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四周散发出红光芒,又大又圆,用色颇新颖,画面很美,可是,当我巡视完其他小朋友,回头再看她时,哎哟!原来画得好好的太阳被涂了一团灰黑灰黑的颜色,还变了形。“你为什么把画搞成这样呢?”我感到非常可惜。 许多时候,成人遇上同类事情,都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梁思哲这张画是败笔之作,还往往与学习态度挂上钩。但是,经过思考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只重视教育的结果,而更应重视教育的过程。孩子能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足够的操作机会,是否可以自由发挥等等,才是教育活动的关键。梁思哲画的太阳  相似文献   

10.
1.请把你的新字典给我看看。[误]Please show me to look at your new dictionary.[正]Please show me your new dictionary.[析]show sb.sth.意为“把某物显示给某人看”,本身含有look at之意,故不能再与look at连用。2.我的父亲每天步行去那儿。  相似文献   

11.
梁小明 《英语辅导》2002,(12):24-25
Visitors to Britain are sometimes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newspapers there have a large circulation (发行量). The “Daily Mirror“ (《每日镜报》) and the “Daily Express“ (《每日快报》) both sell about four million copies every day.British familes generally buy a newspaper every morning and frequently take two or three on Sundays.  相似文献   

12.
第一类:用词不当1.一般性词语错用。本来用这个词可以准确表达意思,却错用了别的词,结果读起来令人费解。2.感情色彩不当。主要表现是把褒义词和贬义司混淆(xiáo),这样一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就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3.
1.多么好的天气啊![误]What a good weather![正]What good weather![析]weather意为“天气”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不定冠词修饰。2.现在日本的天气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叠床架屋"是语病题的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本文列举40例日常用语中常见的"叠床架屋"现象,以期引起语文学习者的注意。1."数字政绩"给王局长带来了不小的殊荣。2.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发明的。3.陈奂生在别人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4.杨振宁教授旁边站着几位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出现语病的原因很多,现将出现病句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用词不当。 写文章要做到用词恰当,首先要准确地理解词的意思,对词义认真地加以辨析。 1.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上分析。有的词含有肯定、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词含有否定、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还有的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又可用在坏的方面,叫中性词。用词时,忽略词的感情色彩,就会妨碍意思的表达。如①志愿军侦察员,窜过敌人的封锁线,慌忙赶到敌人前沿阵地,执行侦察任务。②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例①“窜过”、“慌忙”都带有贬义色彩,应改为“穿过”、“急忙”;例②“神机妙算”带有褒义色彩,应改为“阴谋诡计”。 2.从词义的轻重上分析。词义有轻重不同,如“憎恶”比“厌恶”语义重,“厌恶”比“讨厌”语义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见的病句,多是那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有逻辑错误的语句。然而有些病句很不容易看出来,所以有必要列举出来,供大家“防病”、“治病”时参考。 一、语义重复 1.词语多余 例: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分析:在论文中常可见“德育教育”一词,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后一个“教育”显然是多余的。 例: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相似文献   

17.
1.多么好的天气啊! [误]What a good weather! [正]What good weather! [析]weather意为“天气”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不定冠词修饰。2.现在日本的天气怎么样? [误]What does the weather like in Japan  相似文献   

18.
1.我很长时间没有收到她的来信了。误:I haven蒺theard from her letter for a long tim e.正:I haven蒺theard from her for a long tim e.析:hear from sb相当于get/receive a letter from sb,因此,hearfrom her后面的letter属多余,应删去。2.虽然天很晚了,但他们仍继续工作。误:Though itw as late,butthey stillw enton working.正:Though itw as late,they stillw enton w orking.析:汉语的“虽然……但是……”译成英语时,用了though就不可再用but;同样,用了but,就不可再用though。因此,此句也可改为:It was late,butthey stillwent…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一篇作文有头有尾,结构才算完整。如果文章开头写得不错,内容也很精彩,可结尾却很糟糕,那就功亏一篑了。所以,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虎头蛇尾”呀!“画蛇添足”也不行,想知道为什么吗?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故事吧!主持人:小博士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观赏中央电视台第八套《大红鹰杯》青年歌手大奖赛。除考核、评议歌手的演唱水平外,另有几道考题以考查歌手的文化素质及识谱能力,并评定一定的分数。粗粗看来,似乎有道理,细细一想,恐怕有画蛇添足之嫌。诚然,歌唱者绝不是单纯的歌而唱之,好的歌手,必然具有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知识。不可想象,一个近乎文盲、谱盲的歌者能成为优秀的歌唱艺术家。纸面上的歌唱作品,一经演员歌唱,方能检验出作品的艺术质量及效果,而演员的才能如何,对表达作品的内容及艺术性的深与浅,有着直接的关联。蒲松龄聊斋俚曲《慈悲曲》中有一句谈论唱法的行家话:“只此一分曲,借尔十分唱。”可见歌唱艺术的重要作用。确实,在不同歌唱家的演唱中,即或同唱一支曲,其效果每每大相径庭。这因,纸面上歌曲作品,必经歌者的开掘,把它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或意境的描绘、或人物的刻画,及其内容的意味、情趣、情感等,给以充分表达,给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