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姿化”一词来自舍勒,原指“人是一个动姿化的x”,总是处于一种不断生成、充满活力的生命姿态。郭晓明教授把它引入到课程领域,用以表述知识在教材中的一种积极的、不断进化的存在方式,具有召唤力和境域化的特点,宜于构设“知识与人相遇”的可能情境。通俗地讲,教材的“动姿化”就是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趋向明显,能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方案和材料准备。实质上反映出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编写理念由事实性知识的呈现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论教材的生态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在教材中应以“动姿化”的方式存在,为此,教材设计应依循生态式设计这一基本理念。生态式设计强调在教材中建立一种良好的知识生态关系,突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具体说,必须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知识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之间以及相邻学科(或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人、事、物、情、景的描写并非事无巨细,而是留有空白,各种留白即为语文教材想象性的表现,主要有:教材中的“景物留白”、“情节留白”、“语言留白”以及“人物留白”。留白表明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想象性,能诱发师生展开想象,这一过程需要某种中介来触发,具体表现为好奇心、认知倾向、情绪情感、目标与审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想象性的培育可通过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触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诵读,建构想象;引导学生续写改编,展开想象;借助人工智能创设情境,丰富想象,以提升教材的想象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7.
刚性的“教材权威”观念,教材的单一性、封闭性、稳固性和恒定性,制约着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造成教学过程中过强的规定性、封闭性、绝对性和僵化模式,使得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对教材的解构过程,无法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教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的生命体之一,拥有鲜明的主体性。中学语文教材必须破除“权威”观念,摆脱工具地位,真正成为具有能动作用的、多层次多元的、具有主体意识和综合性、开放性、可读性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场”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教学而言,与其说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如说是以教材为中心。长期以来,在主要以知识为考查目标的考试体制下,人们将课堂教学越来越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对教材的记忆、理解和训练。不仅学生围着教材转,而且教师备课的核心也不过是“把握”和“吃透”教材而已。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兵马来动,粮草先行。”说的是军事活动中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粮草”。教材供应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每个从事教材供应工作的人,都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供应工作的规律并掌握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以保证教材供应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的语课程教材体系,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课程教材体系存在着以语知识为中心,追求内容的形式化,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因此,必须构建新的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使语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教材练习题回避甚至排斥语知识,语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传授语知识、考察语知识则是观念落后。面对这一现象,笔试以人教版语教材练习题知识状况为例,以当前国内外对知识类别的流行分类为基准,谈谈我的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12.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知识本位走向人的本位、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生活、从知识掌握走向活动建构。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对教材进行"生本化"处理;以学生活动为重要手段,对教材进行"活动化"处理;以语文素养为重要载体,实现教材的"心灵化"建构。  相似文献   

14.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体系陈旧已经延续了上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的陈旧体系已延续了上百年.“文选系统”、“文体序列”、“讲读中心”三个基本体系始终没有多大变化。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在教材体系改革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教材形态”是教材作为一种教学中介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形态的表征形式,教材形态变化引领着课程教学的变革,进而影响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具有内容选择的职业情境性、编写体例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更新的及时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环境的可交互性等特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实践中,存在教材定位偏离起点、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开发团队水平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策略为:回归培养“完整人”的逻辑起点;完善教材开发团队的运行机制;践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编写体例;导入学习情境化模块单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新教材。我国原有的课程和教材,偏向于学科中心,较少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去加以设计。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需要进行根本转变,就是走向以学习为中心,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教材是范例,是学生发展的“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杜威1902年在《儿童与课程》中首次提出“教材心理化”,旨在解决好“逻辑的”(系统知识)与“心理的”(儿童已有的经验)二者之间的矛盾。“教材心理化”主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进步作用,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本文拟从“教材心理化”主张切入,阐述“教材心理化”的原则要求,并结合当前中职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能为当前中职英语教材改革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语文教材的内容,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这一教材内容的重大调整,既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结果,也是各书局市场竞争的结果。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在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小学国语读本》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与叶圣陶身兼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两种身份分不开。“儿童文学化”的教材特征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吴艳华 《甘肃教育》2007,(9X):58-59
一、鲁教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体列及特点 鲁教版教科书一共编排了九个单元,这九个单元的编排展现出一种新模式、新面貌,做到了独树一帜,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以及“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特点。传统教科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其内容主要是通过纯文本的方式,向学生直接呈现化学事实、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