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份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学者季亚琴科在本体论层面道出了教学和交往之间的关系:教学——这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的交往,或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①而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就是言语。通过  相似文献   

3.
“交往”应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以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力图在“儿童精神”和“儿童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实施“童化作文”教学,需要树立师生的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的交际发展为主线,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交往需求。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始于交往"并"终于交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作家的写作目的,讨论写作感受,分享写作内容,以此激发内驱,引发交往;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促进交往。在写作前,少限制;批改时,多鼓励;批改后,多分享,以此良性互动,持续交往,促进学生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当下习作教学问题多、效果差的现状,"童化作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构建功能语境激活儿童的写作动力,借助相似唤醒让儿童发现更多的写作内容,开发精准知识让教师的教学更富技术含量,坚持多维评价让习作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才能真正激活童心,走向生活,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一个根本的弊病就是回避写作的"语用"本质,让儿童对空说话,说空洞的话。在教学中,只考虑如何将"教"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体现在儿童习作中,以实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整个写作过程儿童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而"功能性写作教学"鼓励儿童将写作当成一种"语用"手段,让写作内容作为一种交往载体,引导儿童努力用"教"的内容来支持和实现自己的言语交往目标。传统的写作教学始终将每一次写作当成"学习",更当成获得写作技能的一种必经"途径";而"功能性写作教学"坚持让每次写作成  相似文献   

7.
吴勇 《新课程研究》2013,(10):76-78
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精神秩序的建构。"儿童之于成年人,在生理特征、认知方式和知识经验方面大相径庭。因此,儿童写作有着自己的"精神秩序",是一个生命个体在童年期独特的"时间窗口"和存在表现,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言语层面都有着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因此,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建立"儿童写作"的教学观念,除了将儿童的言语和精神发展面向未来的社会需要之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取向就是儿童的表达述求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和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导致孩子的天性被压抑,童年的生态被破坏。学生为什么惧怕作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真实的动力。写作前,没有明确的指向,不知道为何而作;没有鲜明的对象,不清楚为谁而作;写作时,没有语言状态,不清楚该选择怎样的话语方式;写作后,没有交流的机制,无法体验到作后的成就感。因此,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为文"制造",而不是为人的"生成"。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应当引儿童回归到写作的原点——言语交往。  相似文献   

9.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小学生是不会写作的,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写作。教师在强势推进作文教学、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落入到权威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超越儿童的言语特征,轻视儿童鲜活动感的生活体验,作文课成为习作制造课。游记习作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体验,在观察和感受中体会游玩乐趣,在快乐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教,教师费力教了却难以见成效。直至毕业,不少儿童的写作能力仍未见实质性提高。有人干脆提出"作文不需教""作文不能教"的观点,我赞成。写作真的不需要教。写作是内心思想的言语外化,就像心里的泉水顺着思路流淌,"教"就是一块放置溪流中碍手碍脚的石块。但是,小学阶段所定义的"写话"或"习作"不能简单等同于文学创作论界定的"写作"。它是儿童在校所接受的语文学习科目,要经历实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有效手段。在同伴交往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作文的语言就有了个性,有了生活,有了生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同伴交往,树立师生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这样儿童习作就有了生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习作启蒙对儿童更高学段的习作,甚至是一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追求"简单易行"的写话方式,让写话内容富有"儿童趣味",围绕"能力生成"达到写作目标,就能更好地激发儿童言语生命动力,优化儿童习作生态。  相似文献   

15.
[名师档案]吴勇,"童化作文"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相继成为《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教学研究》、《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杂志的封面人物,先后成为《江苏教育》的"呼唤名家"、《小学语文教师》的"月度人物"栏目人物。2008年《人民教育》的年度综述中,赞誉"童化作文""将写作教学深入到了儿童言语的心灵深处"。出版专著《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儿童写作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谈起,强调了"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条交叉口.并用此理论区分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分析现存的经院式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由此提出在语用规则、言语交际能力、文化因素、课外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地认识非言语教学的特点、作用,运用巧妙的方法(如表情、目光、手势、声音等),在动态无声交往、静态无声交往、有声交往中,与学生进行非言语多方面"立体"交往,使学生多通道接受信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身心变化和外部影响,小学中期儿童创造力发展会出现低潮。作为与创造力息息相关的活动,习作教学理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基于儿童自身的需求和教育的内在本质,习作教学要在快乐、宽容、关爱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在作文命题、习作课堂、习作活动、作文评改中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走出创造力低潮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