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水不是水     
在一次教学视导检查时,笔者听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第12册数学“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挖掘学生智力因素的一道极富分量的好题。通过课中巡察交流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  相似文献   

2.
盐水不是水     
在一次教学视导检查时,笔者听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第12册数学“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挖掘学生智力因素的一道极富分量的好题。通过课中巡察交流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政治测验中,有一道判断题:“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就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大部分学生判断该命题正确,从而使该题成为失分率最高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把85÷9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结果不变。()大部分同学根据“商不变性质”在这道题的后面画“√”,少部分同学画“×”,到底是“√”还是“×”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相似文献   

5.
上期介绍了用Authorware制作点击式判断题的方法和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判断题也使用输入符号或文字的方式,本期介绍输入式判断题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流程图:如图1所示。 使用过程:按图1所示的流程制作完成后,当屏幕上出现一道判断题时,可以在其中输入判断的符号或文字,也可以不做此题直接进入下一题;当输入判断的符号或文字后,系统会判断输入答案正确与否,同时给出相应的提示,接下来出现两个按钮,分别是“重做”和“下一题”,由用户控制做题的进程。 制作过程: 一、在显示图标中编辑题目 如果一组判断题要…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经常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姐姐有糖的块数比弟弟多2/3,则弟弟有糖的块数就比姐姐少2/3。”像这类题,有不少学生误认为是对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是怎么想的?教师给出一道数学题是怎么教学生想的?怎么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碰撞,一起寻找解题思路,是教研备课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忌拿到题后就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应该重点是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思维场”,让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一一位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试题系正误判断题。监考时,他发现一个学生每答一题之前,都掷一次硬币。于是,他问学生:“你在干什么?”“做考题呀,”那位学生答道,“硬币的正面表示正确,背面表示错误。”  相似文献   

9.
在分数、百分数的教学中,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常常出些填空题、判断题、文字题予以考查。由于命题不严密,致使考试后因为某些问题,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争论不休。例如,某地区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文字题:“甲效是16,乙数比甲数多1/4,乙数是多少?”在讨论答案时,有的说乙数是16 1/4=16 1/4;有的说乙数是16×(1 1/4)=20。又如有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彬彬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我去的时候,彬彬刚做完一份数学试卷,朋友正在检查。突然,朋友眉头一皱,指着其中一道判断题大声说:“这么简单的一道题你怎么做错了?”我拿过试卷一看,是这样一道题:小明用4厘米、5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a和b组成互质数,a、b两数一定是质数( )”。这是我县一次期末统考五年级数学试卷中的一道判断题。某校五甲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而失了分。导致学生这种错误的发生,除了学生审题时粗心,没有注意“一定”在题中起的错误导向,并忽视了a、b只是字母而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具体数这个  相似文献   

12.
在一堂“分解质因数”的公开课上,教师先通过例子讲授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半独立性练习。后启发学生质疑。有一生问道:“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吗?”“是的。”教师充分肯定,“不然的话,怎么叫分解质因数呢?”接着表扬了这一学生,并在巩固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能分解质因数的数都是合数。结果95%的学生都判它为对。  相似文献   

13.
[题目回放] 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一次数学单元测试评讲完后,就要求学生订正。只见一位名叫刘从洋的学生从位子上走到老师跟前,脸微微红着,右手的食指指住了考卷上的一道题说:“老师,这个题目我做错了,你批我对的。”老师一看,是一道“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的判断题,果然是批错了。这道题是2分,原来他得90分,现在就只能降到88分了。小小的2分,却使刘从洋同学的成绩一下子从“优秀”降到了“良好”。每个学生都在追求优秀,因为优秀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优秀会得到同学的尊重,因为优秀会得到家长的奖励。刘从洋同学的数学成绩经常在80分左右,今天他好不容易获…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等。”一部分老师认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平行线的概念是由三个条件确定的:(1)在“同一个平面内”;(2)两条直线”;(3)不相““交”。其中“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数学阅读不容忽视有这样一道题: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是6米,宽比长短30分米。要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的篱笆?这道题的错误率特高。仔细问问孩子才知道:有些孩子没注意单位,还有的孩子忘记了是靠墙,还有的孩子不能正确理解句中的"至少"。还有一道判断题,题目是: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许多学生不明白题意,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对的打"√",错的打"×"做题,导致该题失分。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  相似文献   

17.
正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学生时常会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判断这个命题时,往往在作图时总是受平行四边  相似文献   

18.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做练习题。学生一共做了五道题,做完后,教师问下面的同学:“他做得怎样?”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题做错了!”这位教师说:“为什么你们只看到了他做错的那一道题,而没看到他做对的四道题呢?”  相似文献   

19.
题目 重为1牛的水能否浮起2牛重的物体?这是笔者在参加阅卷时,遇到的一道判断题,结果考生。全给出否定回答.这道看似不难的题出错率如此之高,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判断题:长方体的上面那个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摇)标准答案是一个“×”,阅卷时老师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因为长方体上面那个面其实是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只是视觉造成的一个假象。可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答案却是“√”。标准答案标准吗?学生打“√”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笔者细细揣摸了个中原因。我想,试题编制者编制这样一道判断题的意图应该在于:对于一个长方体,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而在视觉效果上,通常只有一个面是长方形,如上图看上去只有前面那个面是长方形,而上面那个面、右面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