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单元习作是“写课余生活”,我当时考虑到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因此我很细心地对他们进行了指导,还特别举出了一些日常事例。从“课余生活”的话题展开,到“最喜欢的课余生活”的范例指导,再谈谈自己活动的感受,以为自己的指导已经很到位了,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让我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2.
一次作文课,要求写的是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我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进行习作指导后,学生打起草稿来。在我“一气呵成,静心写作”的要求下,整个教室里静悄悄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可惜的是,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听到要写作文就眉头紧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轻视了写作准备过程的指导,忽视了学生课外积累的指导。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我认为要重视学生写作的准备过程,积累生活,积累语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作文开“源”引“水”。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二名学生在《我不想当“卧底”》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给学生布置作业,和学生开了一个玩笑。我说:“这星期没有作业……”我停了下来,学生高呼“理解万岁!”我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顿时“唉”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6.
一、“数学日记”之旅一: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 从一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开始写数学日记,回顾这六年的数学日记之旅,真是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对于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指导我从“盲目”的试验到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数学日记的内容、形式也渐渐由“单一”到“丰富”,在实践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2002—2003学年,永安一中在高一年段开设了旨在弘扬创新精神的“创思课”。备课组老师决定开展一次主题为“永安市历史、风俗与民情”的探究活动。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由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第二组老师指导学生确定子课题,第三组老师不仅指导确定子课题,还指导学生确定具体探究的方法和策略。我想用事实证明,在探究活动中老师扮演什么角色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手抄报设计和创作活动,与同学们热烈讨论手抄报的主题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想法陡然升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理想,同在一片蓝天下,残疾学生同样有自己的理想。”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11名智力残疾学生变得“能说会道、眉飞色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讨论着。  相似文献   

9.
我在指导学生写“材料作文”时,致力给学生习作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我按“提供材料”“创设情景”“确定发散点”“大胆创作”这几个环节,进行系列化训练,引导学生巧用提供的材料,写出了一篇篇立意切题、言词优美、生动细腻的佳作,真正体现了“我笔写我心”,达到了使学生“想写、会写、乐写”的创作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邂逅童诗     
自从学生上了三年级,为帮助他们积累语文,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指导他们开展了读古诗,背古诗的活动。一次,一个学生给大学推荐了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解读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人竹万竿斜。”经过这位学生的讲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凡之旅。两个月内,我经历了两次“国培”:一次是以学生的身份,一次是以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一文我已教过了十几次了。每次指导学生精读“范进中举发疯”的精彩段落,课堂气氛总是十分活跃。吴敬梓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精湛描写使人叹服.历来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绝佳蓝本。但今年,我却有了新的想法.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3.
季晓燕 《陕西教育》2006,(10):36-36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背景 本学期的一次作文训练,我让学生写的是“下雪”,阅罢作文,我沮丧至极。失望过后,我开始了深刻的反省。我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找到了他们共同存在的两个大问题:缺少细致观察的能力,缺少感悟生活的能力,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后,还给予了必要的指导。第二次训练,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去上观察说话课。按“看雪——接雪——尝雪——玩雪”的顺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魏优霞 《福建教育》2010,(7):126-126
一次单元测试,习作要求学生写《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的读后感。尽管学生练习过写读后感,但他们对这种文体总是掌握不好。此次测试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是对原文内容进行转述。自己的所思、所悟写得极少,无法达到“写读后感,重在写感”的要求。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读后感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担任固原二中初中部英语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时,为了改变当时大多数学生喜欢校园小说、网络小说的课外阅读现状,我结合教材中名著单元的内容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用了近三周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了一次以“我读三国”的阅读汇报活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竹”字时,经验告诉我学生容易把第五笔“横”写成“横钩”。为防患于未然,我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写到第五笔时特意强调这一“横”要写得笔直,丝毫不提“横钩”二字,以防误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然而,作业收上来仍有学生写错。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去剐的班级听课。课堂上,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写生字时,一个男孩的铅笔突然断了,他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我的铅笔断了,我没带转笔刀,也没带多余的铅笔。”老师听后便问全班学生:“谁有多余的铅笔?”一些学生听后纷纷打开文具盒去找。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孩首先把铅笔递给了那个男孩。  相似文献   

19.
花宏 《班主任》2010,(1):47-47
从教十余年来,我与学生发生过两次大冲突。第一次是因为有个学生没做作业,盛怒之下,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当着他的面打电话告知其父亲。那孩子听我打完电话后,像暴怒的狮子一样向我扑来,发狂似的要和我“决一死战”。当时,凭借体能的“优势”,我勉强控制住了他。  相似文献   

20.
翁志红 《江西教育》2002,(22):12-12
在我们五(3)班,每位同学都有一本特殊的本子——“沟通本”。别看它的外表与普通练习本没什么两样,但翻开它,那一行行字,一句句话,展现的却是我与四十三颗心交融时所产生的共鸣。它充当了我与学生之间谈心的媒介,拓宽了我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第一次使用“沟通本”是想倾听一下学生对几次作业反复出错的看法,没想到学生的态度是那样认真、坦率,分析是那样全面、深刻,不仅找到了自身学习方面的原因,还指出了我教学方面的不足。当时,我被感动了,在改进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用平等的语气、恰当的评语作了学法指导。经过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