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中,交流功能逐渐淡化甚至缺失,学生在这种缺乏交流功能的习作训练中,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原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交流式习作"研究。我们认为:只有把握了习作的根本特性——交流,习作教学才能逐步唤醒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意愿,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前或习作讲评中下工夫,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小学生爱听故事,  相似文献   

3.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时学生的习作做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热爱写作。乐意写习作,写好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六年级习作教学,要理清习作目标与训练重点,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搭建好学生写作的支架,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评改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在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中,促进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大难点,为了确保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平常的习作课堂教学中应力争做到: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聚集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指导写作方法这四点。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写作兴趣增强,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9.
黄朝霞 《教师》2011,(31):75-77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一指导一批改一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前习作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习作教学重在命题前的指导,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习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的具体内容,挖掘习作例文的功能,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要聚焦教学评价,让课堂教学增值;要适时使用习作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教学,能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掌握阅读策略,有效提高习作例文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尽管“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但习作的关键是“写”,是纸上练兵。可在如今的习作教学中,重说轻写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每逢作文,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内容热热闹闹地议论一通,然后再让学生用文字把所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我在写作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的习作写得过实,好像记了一本流水帐,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古人云:“人贵实,文贵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贵曲”呢?下面谈谈我在写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黄海森 《教师》2015,(6):75-76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消除小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要创设良好、开放的习作“大环境”,打造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平台,创造适合习作的“小气候”,让课外阅读为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学生贴近生活,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讲评,调整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方法,创新作文评价方法;创新作文教学观念等,才能让小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积极主动地投身习作实践,从而获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决定着习作指导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为正确定位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修订版大纲”隐去了“作文”的提法 ,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写话” ,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习作” ,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练习用笔来说话。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实际 ,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练笔 ,应该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可以当堂完成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习作案例教学的构想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往往采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按教师提供的题目要求进行写作,而这些题目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因此,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写作方法的介绍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与习作案例进行,往往是把教师对习作的感悟、体会和方法抽象地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对习作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畏难情绪,使习作教学走进一个“假、大、空”的死胡同里,学生常常感到“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这种习作教学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习作案例教学法”,并运用到苏教版第九册《习作6》看图想象编故事训练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窦月霞 《快乐阅读》2011,(21):149-150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这四步骤。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者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