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玉英 《青海教育》2002,(10):32-33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有理数的运算是代数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以及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知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本大节内容的重点之一,是有理数减法的基础,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讲授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求学生会利用法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贵刊发表过两篇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一是1999年第2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二是2001年第4期的<例谈导学设计>.前文以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绝对值为例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后文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推出了另外的两个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三个定理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最简单的运算之一,应用这种简单的运算可以解决生活中看似不简单的问题.请看如下两例:例1某大米加工厂包装一种标准净重为25千克的大米,现从中抽出10袋进行检测,把超过25千克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结果如下(单位:克):20,-28,-15,-25,28,0,2,-5,-23,-7问:这10袋大米的净重共是多少千克?分析:显然,如果每袋大米的净重都恰好是25千克,那么这10袋大米的净重共是25×10=250(千克),这一点连小学生都知道,但由于其中有的多于25千克,有的少于25千克,因此,应先算出各袋超过部分与不足部分相互抵消后究竟是正还是负?为…  相似文献   

4.
有理数加法和乘法法则都分为三种情况:两数同号、两数异号、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这告诉我们,有关两个有理数的某些运算问题还需要分情况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蔡素芳 《甘肃教育》2001,(11):40-40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代数时所遇到的第一个法则。教好这个法则,不仅能树立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代数的兴趣,又能通过这个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为此,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应注重强调以下两点:一、有理数的产生是对立统一的结果在课本P69中讲述这个法则时所举的例题中的前两种情况,即规定向东为正后,第一次向东走了5米,第二次又向东走了3米,两次运动的结果,可以列式为:(+5)+(+3);第一次向西走了5米,第二次又向西走了3米,两次运动的结果,可以列式为:(-5)…  相似文献   

6.
7.
随着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中小学教科书也应时改版,中小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教材的比较,有利于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利弊得失,为数学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有利于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对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与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的比较分析,比较三种版本教科书呈现“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引入方式与习题的异同,为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做错的两道有理数加法题目入手,分析比较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在该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提炼出一条思想主线,并将该内容的学习与中国数学教育优秀基因"双基"教学建立联系.最后对职前教师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无疑是从根本上着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及多种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要求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是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11.
有理数的运算,可根据题目的特点,使用一些技巧能方便运算,并使解题简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为例,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对这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做了简单的介绍,论述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相对于使用传统黑板或现代多媒体教学而言,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对教学效益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的一个要求,它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明了大方向.教材编写者虽高度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但仍有其局限性(如受篇幅的限制以及地域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因此,教师还需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求,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再开发.  相似文献   

14.
计正荣 《陕西教育》2006,(12):32-32
数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本文结合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列举初中数学教学中实常见的几种实验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考点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考点说明:中考要求同学们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但并不是刻意“求难求繁”,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法则形成是运算教学的核心环节,运算教学要加强生活现实的联系应用,关注数学模型;设计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凸显算理算法;重视运算过程的表达书写,培养运算习惯;贯彻运算学习的基本套路,培养规则意识.有理数加法是引进负数后学生面临的第一种运算,是一切运算的基础,以有理数加法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经历法则形成过程,凸显运算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与法则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前提,在学习数学概念法则时要处理好数学概念法则与实际问题情境的关系,一方面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理解学有用的数学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理解数学概念与法则的本质和抽象性,不能将数学概念法则局限在一个情境中.下面结合《有理数的乘法(1)》的设计,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大有不同,小学的加法不涉及符号的问题,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是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历来是难点课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法则,背法则.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法则"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法则、掌握法则是教学的难点。其"根""本"就是让学生亲历法则的形成过程,将带有生硬规定性的法则变成学生的自然生成,充分淡化生硬的规定痕迹。因此,  相似文献   

20.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授课内容创设观察、猜想、归纳、计算、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积累数学观察、数学猜想、类比迁移、归纳概括等经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