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TEM SOS”模式下探索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秀起来”的策略与方法,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三想”,即让学生想得到、想得妙、想得透,引发学生思维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属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外显。而这些外显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一个隐性过程——“想”(这里的“想”,说的是“思考”,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常说的“思维”)。“听”“说”“读”“写”与“想”始终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无论“想”什么都得运用语言,从简单的念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是依靠语言。一句话,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时间发生了大变动.自由“说”活动是在“双减”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背景下,基于对加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活动.自由“说”活动强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说”成为读与思的方向和归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由“说”活动不仅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内化提供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文章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从明晰主题、收集信息、展示成果和师生评价四个方面谈五分钟自由“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留给学生更多主动求知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促使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申立红 《湖南教育》2006,(11):19-19
时间过得真快,新课又结束了,得准备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了.今天这节课教什么内容呢?我想了想,觉得学生对时间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那就复习“时、分、秒”吧’刚好喻老师那儿有现成的教具——钟面。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1.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要想让孩子们有话想说的最好办法是尽量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在此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真情实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刚刚开始教作文时,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老师在面对作文指导、批改时 ,常叹 :“难啊 !”然而 ,当考试中出现的独立作文 ,未经指导、训练过的作文题材时 ,学生却是那样的“镇定自如、挥笔疾书”,迅速地完成“任务”。其中 ,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写法又是“新颖多变”,老师叹为“天才”——出众得疑为“背诵范文天才”……其实不然 ,学生作文中有美有疵 ,良莠不齐 ,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作文比较 ,后者规定了框框 ,再加上老师的指导 ,作文内容、范围、形式受到限制 ,虽经讨论、讲评、修改 ,总有“千篇一律”之感。作文考试中 ,虽有字数限制 ,学生在压力之下 ,灵感顿出 ,泛想…  相似文献   

9.
黄博 《江西教育》2023,(19):60-61
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习毅力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本中含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好、学活课本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必须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如果课本没有学好,就想另辟蹊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形成不良的学风及对…  相似文献   

11.
据孟兆彬教授的EEPO理论,在课堂中把"讲""听""看""想"等要素进行动静转换,各要素在课堂中不同的时候形成不同的组合,可使教学优质效果达90%。在这些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想"。如果能在教学中用好"想"这一要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思维上跟上教师的步伐,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活跃并在适当的时候动起来,既可以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氛围,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思辨思维的知识性。运用好"想"这个要素,教师既要做好课前备课的专注与发散思维的"想",又要学会在课中引导学生随机应变地"想",更要注重课中师生互动的"想",做到这些,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之学术与趣味并兼。  相似文献   

12.
职业高中政治课历来都是被教师和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缺乏“技术含量”、敬而远之的课程。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时间来“表演”即“教”,留给学生“学”的时间则相对太少,或者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既定的某种模式和程序,使课堂变成机械的呆板的师生“台词”互答活动,学生唯“书”是瞻,把课本当成“门票”,有课本就可以参与“表演”,久而久之,厌学成风,  相似文献   

13.
郦腊凤 《教育文汇》2003,(12):19-19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在我们的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些学校总喜欢禁止学生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有许多书,学生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  相似文献   

14.
"侃"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自由的口语交际与作文的气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要让学生想"侃"、乐"侃"。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代数》与《几何》中穿插了“想一想”、“读一读”与“做一做”等栏目 .其中“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 ,“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 ,“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一些问题实例 .这些栏目由于新颖别致、富有趣味 ,因而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均大有裨益 .尽管这些栏目都不作为教学要求 ,只供学生课外参考 ,然而近几年来 ,将上述的三个栏目进行改装 ,拓展为中考题 ,却是命题的热点之一 .因此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挖掘 ,以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 .下面就以初二《代数》…  相似文献   

16.
杨波 《山东教育》2002,(35):47-47
米卢的“快乐足球”,使中国足球冲入世界杯,圆了中国人多少年的足球梦,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大喜事。与米卢身份极为相似的教师,能否也为教育来一次“快乐教学”,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点“活力”,给我们的学生放松一下心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我想就杨福家院士提倡的“培养好公民”谈一点体会。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公民”姓“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想我们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8.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丽婷 《考试周刊》2023,(12):60-64
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从而能够减少课后的学习和复习时间,降低课后学习压力。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246”助学课堂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优势,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共同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有效减少对课后时间的占用,帮助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