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教育》2008,(4):F0004-F0004
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以打造现代化教育强镇为目标,实施了以“校舍标准化、校园文化建设、设备达标升级”为内容的“三个工程”建设。目前,全镇的中小学已经基本实现了校舍楼房化、校园人文化、信息网络化和设备现代化,为中旺镇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邬大光 《高等理科教育》2023,(1):I0001-I0001
自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许多领域开始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谋划各自的发展目标。严格说来,现代化在我国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即“小康之家”,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当下重提“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崔世泉 《人民教育》2020,(3):26-27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广东作为教育大省,拥有2000多万中小学在校学生、130多万中小学专任教师。如何将这支百万大军打造成为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广东省教育部门的头等大事。早在2012年广东省就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实施“强师工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发挥着点线结合、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禹镇积极响应省政府、省教育厅“书香校园”工程和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书香飘竹乡,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号召,确立了文化立校战略,创造性地将文化提升到决定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引领”的理念。2009年,投入资金120万元,中小学齐头并进,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顺义区是首都东部发展带重点建设新域,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顺义区教委围绕“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政策支撑保障发展、依托优势超前发展、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政府首次正式提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在这里“四个现代化”已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表明党和人民对中国发展目标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邓小平对中国发展目标作出了新的概括。1979年他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  相似文献   

7.
站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职业院校应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目标一致、客观量化、指标独立等原则,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提出“内部学习”与“外部激励”并举、“管理职责考核”与“科研评价激励”互补、“基层组织重构”与“线上中心创新”同步、“政策落实”与“跟踪报告”并推等策略,以期辅助职业院校培养“四有”好老师,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紧盯“十大战略”,打造“四大高地”,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当前我省正处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研究》2010,(12):F0002-F0002
2008年9月.紧跟着奥运的步伐,一所占地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0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吴江经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落成并投入使。目前,学校有17个教学班,676名学生,52名教师。学校以“沉稳灵动”为校训.以“育诚朴之德,启灵慧之智”为办学理念,以“打造优秀山湖团队”为抓手,以“水文化特色教育”为载体,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我国现代化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使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化”,形成了著名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两课”)活动中,潜江市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发展”二字做文章,为实现新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立足新起点、放眼新目标、打造新课堂、谋求新发展的“四新”工作理念,“两课”活动稳步迈向常态化,有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在现代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趋显现,如何发展与管理好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提高实验室的开放与使用,为广大师生提供自主发展、实践锻炼的空间与环境是高校实验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为例,依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自身情况,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进行整合,提出了通过“一个中心”,构建“两个平台”,利用“三个模块”,逐步打造以共享开放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中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本科生培养改革,主要从课程类型、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课程思政和学生层面等着手,落实“金课”和“双万计划”建设,从而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医药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医科”的博学、精术与厚德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市风景如画如诗的东河畔,绿树婆娑的东清巷里,掩映着一所古老而年轻的现代化小学——杭州市青蓝教育集团学校青蓝小学。学校凭借下城教育丰厚的资源和下城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劲东风,成为下城教育战线上与时俱进的领军型团队。2001年9月,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号角吹响了,学校凭借“三校”合并之机,职名为“青蓝小学”,其寓意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同年,和浙江教育学院合作,另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作为下城区教育沃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尽显其特色光彩!5年间,她沐浴着下城区教育改革的春风雨露茁壮地成长。学校秉…  相似文献   

15.
丹阳因“丹凤朝阳”的古老传说而得名,又因是马相伯、吕叔湘、吕凤子、匡亚明“教育四大家”的故乡而闻名。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发展以校长为本”的理念,围绕“推进全面教育现代化”目标,遵循规律,统筹兼顾,着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四川教育》2009,(4):F0004-F0004
近年来,西充县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川东北丘区教育强县”的工作目标,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突卅阶段性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11月9~11日,由省教科院普教所和下城区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关注德育主渠道提高课堂实效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下城区大成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省8个地市的品德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近200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下城区地处杭州市中心,继2002年成为浙江省教育强区之后,下城教育从中心城区这个特定优势出发,提出了"先一步、高一层、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以全力打造高水平教育强区,努力实现与中央商务区相适应的"更均衡、更公平、更充裕"的小康社会教育为发展目标,以"活两头、强中间、优全盘"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 (1)科学规划,确立发展目标。我县明确提出了“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计划在3年内,在中小学校投资8559万元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管理”已被推到了一个决定“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实现以管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构想。全国幼教先进区之一的青岛市市南区多年来致力于幼儿园的管理研究,确立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市南优质教育品牌”的工作目标,不断挖掘和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形成了“务实、精细、高效”的管理风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南实验幼儿园作为市南幼教的领头兵,从制度建设、教学研究、多元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延续和发展,成就了该园优质的创造教育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