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是晚明戏剧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观的核心是“唯情说”,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高扬“唯情主义”的大旗。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强调作品的“意趣神色”,蔑视外在形式的束缚,从而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原则,成为后世戏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清醒认识与大力弘扬,在明代言情文学思潮的激发下,把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并且对文学情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  相似文献   

5.
乾、嘉之际,人文思潮涌动,"情"获得重新强调。伴随着情与理的冲突,清代诗学思想逐渐潜移暗转。在这样的诗学氛围中,袁枚与曹雪芹独具一格,崇尚性灵,强调真情。但在诗的发生方式上,袁枚强调"感兴",曹雪芹重视"立意",这是二者诗学观上的重大区别。通过比较曹雪芹与袁枚这一不同看法,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感兴"的运思方式更符合"性灵说"这条诗学潜流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以"唯情论"为创作理念,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关于唯情论的研究在国内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文论话语空间不足和文学市场化的背景下,再次反思"唯情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仍对传统古代文论思想研究和当前的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并对以美育为发展方向的人文教育给予启发.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戏剧观的重心是情与真。肯定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 ,反对以理格情 ,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 ,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 ,抨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尚真 ,就是要把真情实感不加雕琢地表达出来 ,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科举 ,反映在创作上就是写真情、真人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明代晚期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声名远著、影响深远。作品中所宣扬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精神,在晚明乃至今时都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作者奋力讴歌并践行的爱情信仰"情之至",更是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试图就戏曲《牡丹亭》分析并阐述作者汤显祖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与曹雪芹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林黛玉的恋爱观及其爱情生活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反观作者曹雪芹的经历及思想,从而找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得出曹雪芹思想的矛盾决定了林黛玉形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个性解放的时代,形成了强大的写"情"思潮。汤显祖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并在《牡丹亭》中把"至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杜丽娘即是汤显祖的化身,她对情的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至情之人,反映出汤显祖人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与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十分推崇王维的五言诗 ,尤其是意境深远的五律 ,高度评价他善于用常语俗字来凸现事物的面貌和精神。曹雪芹善以五律写景 ,正是受王维诗歌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不少诗句 ,即源自王维或受王维诗歌的启发 ,不仅在字面句式上有所承袭 ,而且在情趣意境方面酷肖王维。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和布朗特加的小说揭示了人物与死亡抗争中的种种性格特点,并以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局,因其种种缺点经常遭到人们的否定和批判。《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这一永恒矛盾,建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尝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不能与才子佳人式小说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与北京的寺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 ,借鉴了北京的一些寺庙。这些寺庙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 ,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的诗文涉及诸多内容,尤其在清正爱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办教育、劝农耕作、灭虎惩恶、抑制豪强、纵囚现灯等.他的仁政惠民的理想抱负得以局部成功,这成为他的政治生涯中颇为得意的阶段.研究这些诗文对于全面了解汤显祖及其在诗文创作中的地位,乃至对于他此后的戏曲创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与屠隆,从"神交"到同僚,再到生活中的挚友、文学创作上的知音,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探讨他们之间友谊的发展过程,对于认识汤显祖和屠隆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曹唐游仙诗的内容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唐游仙诗突破了传统的游仙诗模式:抛弃了追慕神仙、寄托寓意的主题;游戏笔墨,运用近体诗的形式将神仙故事诗歌化,使之转化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称汤显祖为"文采派",认为"临川派"等于"文采派".本文拟从"文采"本义、汤显祖的戏曲主张与剧作精髓以及前人评论三方面入手指出这种认识的错误与源由,并提出"情采派"的称谓.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蒋士铨同为江西籍的戏曲大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为情而戏”。但他们所论之“情”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他们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分别表现出“以情抗理”及“以情存理”的不同学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