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士随葬物一千多件,有的给史汉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有的却又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根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第3期)首次披露的材料看,南越文王墓实际上是南越国时期岭南开发史的实物展览馆,研究南越国史的历史橱窗。因此,就其历史价值而言,它完全可以和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驮侯墓媲美。  相似文献   

3.
岭南文化研究是以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底蕴的现代学理意义上的地域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有一些时期对岭南文化特征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些时期是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的支点,应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重点.因此,对有关岭南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中寻绎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支点,为岭南文化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形成"岭南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秦汉时期岭南诸越族的族源、人口以及地区分布、迁徙海南岛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诸越族之南越、西瓯、骆越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秦汉时期岭南诸越族的族源、人口以及地区分布、迁徙海南岛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诸越族之南越、西瓯、骆越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6.
"巴绒"是羌族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性活动舞蹈,它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文明意识的重要通道。文章对羌族舞蹈"巴绒"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祭祀文化和多文化融合等方面考察了"巴绒"的文化特征,进而探析人文环境对"巴绒"文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商周时代起,岭南地区的南越文化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秦汉统一岭南以后更为强烈。中原汉文化的传入,加快了南越的开发,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密切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关系。在中原文化的推动下,南越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一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为即将出版的《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一书所作的序言。作者站在中国大历史、大考古的宏大角度,全面、科学地评价了三门峡地区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三门峡地区历史地位及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将先生之文章提前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岭南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岭南学”的构想,这对于提升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具有重要意义。“岭南学”作为一门学问,当然应该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过,就目前学界的讨论看,其研究对象似乎过于宽泛。有学者提出:“以岭南地区的历史人文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岭南地区所开展的涉及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建筑学、传统及现代工艺等人文与自然学科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均属‘岭南学’的范畴。”(吴承学、翁筱曼:《“岭南学”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这样界定的研究对象虽然限于“历史人文现象”,但似存在将原分属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拼凑”起来的趋向,其研究主体似不够明晰,也难以形成“岭南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夏商西周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文化遗址和墓葬遗迹而展开的,对它的研究需要认识到两个方面:一是这一时期的考古文化的特殊性,它是由燕文化、北方文化、中原文化三者的交融而形成的;二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属于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一部分,要结合中原青铜文明的特征来分析.同时通过对文化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认识,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北京考古史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正>一、缘起:以区域文化与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形成(一)溧阳的蚕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中国人养蚕种桑距今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蚕桑文化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溧阳素有"江南丝府"美誉,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年吃粮靠稻场,四季用钱靠蚕场"的说法。溧阳的养蚕人  相似文献   

12.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拭、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羌族被称作是一个往外输血的民族,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羌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羌人与楚人、商人乃至中亚的其他民族都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因此,从考古、文献、神话、宗教等多重视角去研究先秦时代的羌人,可以很好地理解先秦社会的文化,同时也可能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上限由丝绸之路开通提前到商代甚至更早,给予古代羌族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谢渝芳  卿茜  严静 《教师》2014,(1):33-37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有哲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反映。""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内外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愈来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礼仪知识,对提高每个公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南郴州市地处湘楚文化与百越文化、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交汇的南岭山脉中段,这里不仅拥有道教第十八福地的深厚根基,而且形成了以草药郎中苏耽和无量寿佛周全真领衔的"九仙二佛二神"的"大福地圈"人文环境、气氛,蕴藏着含量丰沛的"福地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就同中原有密切的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大规模进兵平定南越,设置郡县,使岭南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本文拟探索秦朝统治岭南前后的内陆交通路线,向研究岭南开发史的学者们请教.  相似文献   

18.
南粤古驿道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岭南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产生、发展及传承过程中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密码。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基因信息图谱",通过古驿道文化基因的综合开发,放大南粤古驿道品牌效应,为我国不同文化区域古驿道的文化基因挖掘、线性文化遗产历史记忆恢复、旅游景观设计、文化传承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东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东江文明是珠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东江文明的起源地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总体而言研究成果不丰富、研究观点不统一、争议颇多。从对历史、考古资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考证,东江文明起源地为河源龙川这一新观点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0.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朝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趁秦未天下大乱之际,拥岭南自立,号“越武王”,建南越王国。关于赵佗和南越王国,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又众说纷纭。本文拟就南越政权兴亡的历史原因、赵佗及南越王国的历史地位进行初步探讨,乞教于各位师长及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