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90后"大学生是"90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社会化的任务后,开始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适应性能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生存选择、社会认同是对青年人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考察青年人个体行为适应社会变革、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指标。为此,基于生存选择和社会认同设置问题,采用实证的调查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对"90后"青年人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人的代表,研究青年人问题,重点就是要将青年人所处的个人人生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应该关注青年人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90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基本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和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内外部背景的交叠性特征,通过考察其社会化程度和思想层面的基本价值选择,有助于理解他们在当前背景下行为成熟度和思想价值的主要构成,从而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影响中国未来群体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研究"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常见问题对促进其健康成长乃至校园、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剖析三个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发现,就业和恋爱、学习和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与评价是最易引发"90后"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从传统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系统、个体自我意识三大维度,探寻合适的途径优化"90后"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4.
"人总是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是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但是认同与证明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而对此命题严格的逻辑证明还始终没有给出.原因就在于这个证明要比人们所设想的过程复杂和困难得多,它要求我们超越经验的描述,探讨生存实践的始基性结构.本文从生存实践的始基性出发来论证"人总已经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一基本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论述,可以得出个体生存的实践方式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它同样适用于社会选择。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意识 ,教育学生认识社会、接纳社会、服务社会 ,深刻领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求异创新在个体生存和适应社会中的意义 ,从而转变学习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此谈一点浅见。1 心理适应教育 一个人 ,他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他是一个社会个体 ,需认同社会 ,认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从心理上与之相融 ,从行为上助人 ,树立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观念。如多细胞个体中的一个细胞 ,它虽然是结构和功能的基…  相似文献   

6.
正注重常规性的心态调适,建立有效的心态疏导机制,舒缓"90后"大学生的恶性压力。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的压力会对个体产生破坏性后果,这被称为恶性压力。恶性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个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多途径妥善解决与"90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满足其合理需求。一个人具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源于其对各层次合理需要的满足。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较大程度上解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个体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惠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整套行为反应体系,它是一种认知、一种情感、一种意志,更是一种行为。"[1]1"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校园里的主流,近年来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折射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本文作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以及与小部分"90后"大学生交流分析后,对现阶段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形成表现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实践的过程;静态体现为一种认同结果:即表层认同或深层认同.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二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实践;四是优化社会环境,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电大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主动性调整,是一个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前,人们将社会适应主要理解为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即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调整、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以适应个体生存的生态环境,强调个体改变的被动性。九十年代后,较倾向于认为社会适应是由个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所共同组成。认为社会适应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帮助、合作、捐赠、同情等利他行为。采用成熟量表对583名"90后"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亲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存在跨文化与代际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成长经历、年级的"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差异,而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以及社会实践经历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不显著。未来高校在开展相关学生工作时要特别注重针对不同经历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辅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本质,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根本利益的反映,引领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更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完成这些历史性任务的前提是实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9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对"90后"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对青年社会化的基本要求,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应在自 身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提高现代能力,大力培养现代素质,塑造新型现代人格,以提高对现代社会的 适应性,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化过程尤为重要。 对大学生社团现状的分析表明,大学生社团的构成类型、活动方式与活动范围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 青年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必须进行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其主张人格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身生存理念的不断整理与整合。研究该理论有利于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思考大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文章在分析该理论的发展、意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认同是关于"我是谁"的反思,主要与主体的所作所为对于自身需要满足所形成的"我具有什么意义"相联系。作为价值关系之纽结的个体必然与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相联系,从中安置人生价值之"根"。个体在认同的两个环节中实现"自我延伸",从而"确立和论证自身",于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人的尊严决定了认同中的自愿原则和利益原则。在个体认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共识。社会价值观念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时代特征是由认同转化共识的根据。"重叠共识"为多元社会价值观念中的个体认同转化为共识提供了两个方向相反的有益启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是社会主体认同的意志表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而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精英分子,代表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90"后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这些"90"后们思维活跃,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高与低,直接影响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稳定性和社会建设参与度,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进程。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内八所高校的不同层次和专业的"9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经历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具有时代赋予的特点.本文在总结90后大学生目标明确,但往往自以为是;思想解放,但易产生过激行为;个性张扬,但自控能力低;竞争意识强,但心理脆弱特点的同时,对他们心理与行为特点的产生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三个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并探寻高校对待90后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班集体。班集体与大学生素质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大学生素质发展与班集体的形成、发展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  一、班集体建设的个体发展功能班集体建设是为大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服务的 ,班集体是教育的手段、途径、力量和主体 ,具有多方面的个体发展功能。(一 )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 ,就是个体加入社会系统 ,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虚无主义实质上所反映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上,因"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客观上所导致的个体主体之"私人性生存"与"公共性生存"之深度的价值紧张状态.对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制度安排之历史实践和话语现实向我们呈现的虚无主义,必须围绕现实个体之生存价值的坐标原点的理性定位问题,真正把准其实质和脉象.而泛文化公共性的分析视角和拟生存论的阐释路径,则是必要的学理性选择之一.现代性文化背景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本质上是对一种新的生存与生活共同体的实践创造过程,对新的先进文化及其公共性价值生存逻辑的再发现与不断的主体性认同过程,同时更是在和各种虚无主义的渗透和侵入的艰难博弈中,一个现代公序社会主体所必须的优良心灵习性和精神秩序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为了在社会中和谐生存,必须努力适应社会规范与行为期待,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韦岚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9-11,20
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进行了独特的分解与再组织,围绕现代性的挑战与自我认同的重塑寻求对生存困境的化解,以实现"生活政治"的追求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在个体已深深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凸显在个体身体上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为、个体试图勾画的自我反思性生活图景以及对达成包容性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成为重新诠释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新体认。正是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中,深化了自我认同所蕴含的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