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育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办学理念和民主、自由思想培育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西南联大对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于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论证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厘清了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理论和模型的梳理,分析了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组成元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社会责任感与拔尖人才其他特质之间的供给关系。最后,论文对我国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化四个方面。本科层次单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应包括人才素质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其中,人才素质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个人特质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职业技能标准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及风险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在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里 ,培养通才和创造性人才既是高校面向 2 1世纪的重任 ,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阐述了现代人才的创造性特征 ;通才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的一致性 ;并从德育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德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创新性人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文章以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就如何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培育创新性人才进行了探讨.文中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相结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要抓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问题——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6.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培养创新性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挑战,培养创新性人才,本文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依托和特征、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一些创新性素质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特征和对高校深化改革的建议三方面,深入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素质规格的要求和面对知识经济挑战高等学校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基层创业人才培养的阐述,向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高校提出了两个务必解决的基本问题:一是怎样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才愿意并且能够到农村、社区等条件相对艰苦、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创业;二是高校通过怎样的教育才能把掌握社会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自身条件又相对贫困的大学生培养成基层创业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的实践,注重对大学生“草根创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会创业”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了就业与创业,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其主要的经验是:有卓越的办学思想;有一流的教师阵容;还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与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看待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及其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以人为本应是指导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未来主题、时代呼唤、教育使命等几个方面出发,对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人才的内涵、作用及其培养进行了探索。主要观点是:人才创新以及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主题,知识经济时代亟需创新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西南联大实行的通识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执掌联大的三常委的通识教育教育思想之中。他们的通识教育思想认同主要体现在:完善人格、健强体魄、兼通文理、团体协作、陶冶情趣等方面。这种认同使通识教育理念能够在联大贯彻实施,也为联大之成功“联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侯峰 《唐山师专学报》2007,29(6):152-153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以期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以期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时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的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三位教育家都有着诸育并进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兼容并包,.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本文将着眼他们的德育思想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人才奇缺,并且还在大量流失。西部必须尽全力保护和留住人才。要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要加大对科教的投入,既要吸引人才,更要保护好人才,要严惩科教领域的腐败行为。西部必须全面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其中包括吸取哈佛的教育方式,发挥硅谷的人文精神,学习北大,清华通过企业培养人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模式,推动和实现计算机教育内涵式发展,基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设计改革思路,提出培养计算机研究型人才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创新举措和具体方法,并分享了近5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成果。从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教学实践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所出现的"西南联合大学",秉承"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办学精神,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至今所无法逾越的一个典范。在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新审视和研究"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经验,无疑会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党管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党管干部的深化与延伸。将党管人才的思想贯彻到构筑远程开放教育人才新高地的实践之中,就是要加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在人才开发、使用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体制和机制方面不断完善,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再论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杨金土、孟广平为首的研讨组曾提出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学术型人才——学术教育、工程型人才——工程教育、技术型人才——技术教育、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本文针对异议,从区分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原因、杨孟分类法在工业领域和非工业领域的适用性、确定分类的命名和目的及依据等方面,对杨孟分类法进行了分析,并赞成这种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  相似文献   

20.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遇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岛电子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入研究这些策略,可以为其他院校的产教结合工作构成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