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老师,您别生气,我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才“榨”出了600字,您就凑合吧。 师:你们的作文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要么就是白开水一杯,你们“诈”谁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生命是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奇诡莫测。进入这一瑰丽的世界,我们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生命”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神奇,如此的瑰丽,如此的繁富,如此的灿烂,如此的令人惊讶,令人敬畏,令人感动……作为生命高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有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即或在文章观念上有新的突破,或在写作题材上有新的拓展,或在表达方法上有新的探索。突破性是作文创新意识的突出标志。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不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情感与想象力、充满灵性与生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柏格森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创造."写作本身就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  相似文献   

7.
8.
魏虹波 《学语文文丛》2004,(11):106-107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毕业的我,不觉间已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在这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未从事过与医学相关的工作。对此,也未曾有过丝毫的遗憾。倒是这些年来,曾有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医学专业毕业,为什么没去做医生呢?”每当面对这个问题时,心里都不免感到尴尬。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相似文献   

11.
孙梅 《现代语文》2010,(3):134-135
从古至今人们无不力求作文新颖别致,以期达到体现个性,充满魅力的目的,使文章有生命力。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文章贵有新意”也就是这个意思,否则,千孔一面,味如嚼蜡,失去了作文的意义,也失去了读者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种主体精神的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目的还是从教学过程来看,作为语文教育核心部分的阅读教学都是一种生命的交往。  相似文献   

13.
读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我们不能不惊叹于化妆师独到的见解。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是让人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出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教学法是工具、手段,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与内容.写作教学法的运用,关键是写作观念须有突破.没有观念的变革,不论用什么法、什么新名词,都无济于事.在应试观念下,不论怎么挖空心思,也是为了对付考试.  相似文献   

15.
16.
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小小的水瓶还没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就将水瓶中的水倾倒了出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会作文,因此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比例始终是最大的。随之,作文教学也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田”,为此,许多语文教师想出许多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有“替换法”——仿写,在原文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内容替换一下;  相似文献   

18.
李姝 《语文新圃》2009,(11):46-4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它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语文教育的生命维度,就是把语文教育置于生命教育的关照之下,找回失落的人的生命,使教育重新回到它的原点。在此观念之下,需要对教育的基本要素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有所忽视.在考试指挥棒有力地挥舞下,作文教学已和其他方面的教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作文不再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准,而只是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它的所有意义和价值全体现在分数上.从而在具体操作巾把学生的那种认识生命、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