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话语规训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权利技术(如课堂常规、奖惩、课程知识等),主要以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形塑或培养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规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过犹不及的潜在性危机。通过不同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话语的呈现和解析,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状态。要转化过度教师话语规训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善"用规训,巧用机智,辅用师魅,重用对话。  相似文献   

2.
哲学解释学是以理解为核心话语的,它的理解观为思考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成见”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通过与课程设计者“视界融合”,以“对话”为途径实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中师生话语权的应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课程中,课堂话语场域是“静默”的世界。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教师权威更大程度上是制度性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课程文本以中立者身份威慑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与课程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4.
郝焕香 《今日教育》2008,(12):30-31
课堂教学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由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二者共同组成.是师生双方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物化的相互作用.要由一个人把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支配课堂教学话语的权力。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充分享有和运用.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对话”已经成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更应是学生的“学长”。  相似文献   

6.
在智慧学习空间中,新技术推动了课程知识的变革,促使课程话语的革新,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符号表征、“智慧化”的协同交互,以及“情智交融”的意义生成等特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话语却出现了符号表征的“非儿童化”、对话交往的“去主体性”、意义表达的“工具性”等现象。鉴于此,需要从权威控制走向互动对话,再构课程话语的科学化符号表征;从主客体二元对立走向主体间性,再构课程话语主体的交互利益;从静态到动态,再构课程话语的情智交融。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中,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正是这种表层上赋予教师的制度性话语权掩饰了教师个体话语权的丧失,教师在教育世界的实然状态是无力的“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话语权应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实现教师与课程文本的对话,与教育研究者的对话。教师对话能力的形成需要其自身课程观和课程意识的确立,同时学校制度环境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生课堂话语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主体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物的相互作用,要由一个人把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犤1犦课堂话语是由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二者共同组成的,而不仅仅只有教师话语一种形式。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充分享有和运用,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课堂话语的霸权主义现象,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学生应有的课堂话语权利,教学活动完全由一个人支配和控制。这种教师单向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忽…  相似文献   

11.
论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培训与研究》2005,22(3):123-125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话语进行教学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权、学生的课堂教学话语权和课程教材编制的话语权。在课堂教学的世界里,如何平衡这三种权利的运作以达到话语权共享?这是本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纵向话语”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主客对立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控制着课堂的话语。这种对话关系呈现出灌输式教育固有的特征。一、关注:教师“纵向话语”的病态表现为进一步分析教师纵向话语的表征,探寻教师话语权的症结所在,笔者对市区内28节语文课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根据纵向话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教师一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对话”常常流于形式,将对话变成了简单机械的问答,老师设计的问题也往往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教师的话语霸权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4.
曲天立 《师道》2005,(8):46-4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们将会获得更多“发言”的权力与“发言”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教师从知识“受压迫”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专家权威的“话语霸权”,建立起教师与教师之间、专家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这种交流对话的基础和平台就是学术期刊,交流对话的方式就是论的写作与公开。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课堂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冲击动摇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让教师制造的话语霸权被削弱,让学生"说话"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的教育科研指导中,对话“漏斗效应”无处不在。从确立对话姿态、精选对话内容、优化对话策略、重视对话效应四个方面探索“漏斗效应”的规避策略,在“为与不为”中激活教师的思维和话语活力,促进有效率、有意义的对话不断发生,进而提高教育科研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话语权”认识的模糊不清造成了实践中的尴尬。话语权包括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同等拥有话语权利。教师话语权力既是制度赋予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所赋予的。教师话语权力和学生话语权利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张力,后者常常会造成前者的失语或转换。  相似文献   

18.
吕赟 《四川教育》2008,(9):48-48
装腔作势的“对话” 课堂上有一类所谓的“对话”,教师看似给了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实质上整个对话过程都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虽然课堂上有问有答,但是在话语霸权之下,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接近预设好的答案.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对话教学”,其意图是促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端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德育教师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德育教师完全操纵课堂的话语权利,还是对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假性赋予,都无一例外地为德育教师强势话语的产生和持久存在提供了温床.德育教师话语的膨胀和学生矢语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个性的发展,背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权威的异化和知识本位的价值追求是德育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解德育教师话语霸权,教师要还学生话语表达的权力,师生需走向平等交流对话,实现经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