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诗歌艺术灿烂夺目,前人称赞倍致.元稹说杜甫“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王安石说杜甫“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杜工部诗后集序》)宋人王彦辅道:“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历世千百,脍灸人口.”(《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八年级教材选编了杜甫《春望》一诗,该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历来为唐诗选家和爱好者所看重。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诗歌风格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入选的现代作品,语言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但是,初中语文一、二册在这些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疏虞。首先,注解不准确。如: “词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初中一册第一课《浣溪沙》注释①) 词是古典韵文的一种形式,而绝不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是诗和民间歌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客至》一直是许多高中教材的入选篇目。2005年6月第1版的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鉴赏说明”中说:“这首诗是杜诗中难得的一首风格明快的诗歌。……整首诗从头至尾洋溢着‘喜’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杜甫与鲁迅是古今文坛创作谨严的名人。杜甫的诗作在唐、宋时代,即被作为创作典范为人称道。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古今,(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王安石在《杜工部诗后集序》中写道:“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每一篇出,自然人知非人所能为,而为之者惟其甫也。”以诗人论诗人更见杜诗之高妙。杜甫是个天才而又勤学苦练的诗人。他由于“读书破万卷”于是才“下笔如有神”,才臻于“诗兴不无神”的境界。他的诗歌皆是他反复吟咏,精心琢磨的结果:“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开创性地将现实生活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唐人孟《本事诗·高逸第三》云:“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可以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六)。同时,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饱含无比的热爱,诗中无处不流露着他拳拳赤子之心,将民胞物与的博爱和厚德载物的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杜甫自认“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诗),但…  相似文献   

7.
感悟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一、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景与情在古典抒情型作品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在面对这类诗歌时,不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例如,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紧紧围绕诗题“春行”,先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找出诗人在诗中列举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抓住“初平”“低”“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字眼,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的经历,各自描述所体悟到的“春行”画面,体会诗人在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仿佛看见诗人骑着一匹马儿在西湖边漫步,温暖的春日和和煦的春风令诗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8.
冯凌云 《中学文科》2007,(6):100-100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优秀诗人浩若繁星,诗人由于各自的生活时代不同,经历各异,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苏轼的豪迈、清照的婉约……可以说,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艺术风格,对我们鉴赏古诗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常见的风格有以下10类:  相似文献   

9.
一、头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述例句中的“头”,均为方位词。例①至③中的“头”作“边”或“畔”解。例①中“山头”犹山边,并非山顶。句中“黄河边”的“边”与“黑山头”的“头”系互文,义同。例②中“江头”犹江畔。例③中“青海头”犹青海边。李益《献刘济》诗:“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句中“畔”与“头”系互文。由此可见,“头”、“边”、“畔”  相似文献   

10.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 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两句诗是: 京市海淀区) (北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 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 独有的枪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 句诗是:_,。(吉林长春)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 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广西自治区) 4.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广西北海) 5.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 痛,表现他爱国、眷家…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诗词中,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的位置有时与通常的顺序有所不同。例如: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杜甫《赠张翰林》)  相似文献   

12.
戍(shù):防守边疆。……泛驻守某一地方。杜甫《石壕吏》诗:“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驻守在邺城)。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杜诗中这一“戍”字及“邺城戍”的全部解释。  相似文献   

13.
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恐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共计二十余首。至于在其他诗歌的句子中写到骏马、苍鹰的就更多了。并且,杜甫还常将马和鹰相提并论,结构极其巧妙,对仗极为工整,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大济》)“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杜甫为什么对马和鹰这样感兴趣?为什么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反复多次地写到马和鹰呢?这确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它…  相似文献   

14.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16.
杨义先生的《李杜诗学》以“悟后解诗”法分析札甫时政诗之一《赠花卿》,认为它在政治层面“并无所指”,并以此为点对传统的解杜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杜诗“所谓的”意在言外其实是“过分牵系儒家经义”。然而从《赠花卿》创作的时代背景如时间、地点等方面入手,同时对诗歌本身进行感情层面的推敲,杨义先生的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此外,杜甫的入世心态、唐代“以诗鉴治”的政治需求决定了杜甫以时政入诗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唐诗以“含蓄”为美的传统义决定了此类诗歌传达主旨时的隐蔽性,因而杜诗是否“意在言外”,有待与杨义先生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一、见到学生之后的切入调整课前,我曾问学生是否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他们回答我: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于是,在赛场外徘徊等待的十几分钟里,我决定调整原定方案,采用正面介绍李白营造情境的方式切入新课。该课的导语如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说起诗歌,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的诗人中,李白是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般光芒的丰碑。提到李白,我要给大家提三件事:诗、剑和酒。李白是“诗仙”,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诗》中写道“:李白…  相似文献   

18.
“药栏”辨     
<正> “药栏”一词,在古典诗歌中比较常见。对于这个词的解释,至今仍有分歧。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梁庾肩吾的《和竹斋》诗中:“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初唐时,李峤有“影低藤架密,香动药栏开”(《全唐诗》694页,中华书局版。下引该书,只注页数。),宋之问有“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619页)。以上三家诗历来无注,所以,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无从引起争论。斯后,王维、杜甫、岑参三家都采用了。岑参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被分为风、雅、颂三类。它的初名是《诗》,后来被称为《诗三百》,最后才定名为《诗经》。“经”和“诗”联系起来,最早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它之所以把“诗”和“经”联系起来,是因为“经”有特别尊重的意思。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中国古典诗歌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读了宋玉的作品,就感受到了宋玉的悲戚.辛稼轩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