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兵法》乃兵学圣典、智慧宝典,同时又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战争现实需求与中国传统战争伦理观的深远影响,使得《孙子兵法》的精神价值取向既表现出功利层面的现实性与实用性,又表现出道德层面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二者的完美结合决定了《孙子兵法》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格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17,(3):31-36
《孙子兵法》展现了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系统,它在哲学理念的层面上通过对战争现象的观察分析,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具体而科学的方法。作为一本兵书,战略思想是《孙子兵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用哲学的思维去认知书中的战略思想,可以发现,孙子对于战争性质的清晰认识以及其思想中的二元论特点。正是这二者的综合作用,使孙子的思想具有了时代的超越性,进而发展成大战略思想。因此,对《孙子兵法》中的战略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对现代战略学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在战术上精妙的用兵艺术,更在于其战略哲学思想的那种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孙子兵法》揭示的具有深刻哲理性的战争原理以及那种决胜未来的战争智慧和思维方法是永恒不变的。正是《孙子兵法》理论思想的普遍可鉴性和长久的导性,使它在现代军事理论中闪烁着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0-14
同是作为被收入《武经七书》的武学经典,《三略》与《孙子兵法》在兵学思想方面多有相通之处,如都强调用兵要知彼知己、因敌制胜、速战速决,都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君主要给予将帅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等等。但是,两部著作也存在不少相异之处,《三略》结合时代特点从战争观、将帅思想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如《三略》倡导"义战",而《孙子兵法》则没有区分战争性质;《三略》较之《孙子兵法》更加重视民众在治国、战争中的重要性;《三略》提出了"夺其威废其权"等处理君将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孙子兵法》军事思想重要支撑的孙子兵法思维智慧,可以主要从战略思维智慧、辩证思维智慧和创新思维智慧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孙子兵法》的思维智慧以战略思维智慧为基础,以辩证思维智慧为核心,以创新思维智慧为关键。运用这种思维智慧,《孙子兵法》揭示了不能直接感知到的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不仅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战争认识论,也得出了系统的战争方法论。《孙子兵法》的思维智慧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时代,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日益密切,对战争的结果也更加关键,而《孙子兵法》作为现存最杰出、最重要的兵书,在《军争篇》中也深刻体现了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文章首先概述了情报、战争主动权和《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其次以《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为对象,分析该篇中体现的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对《孙子兵法》做出简要评价,得出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2,(1):36-41
《孙子兵法》虽然是古老的战争与战略理论著作,但是对当代军事竞争和战争指导依然具有借鉴价值,并且几乎适用于所有竞争领域的战略指导。然而,近年来《孙子兵法》研究并不十分热,也存在方法运用不当和缺乏创新的问题,影响了对其思想的创造性阐释和应用价值的深入探究。梳理了当前《孙子兵法》研究学术成果较少、学术价值总体上不高及写作和研究方法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孙子兵法》研究“科学孙子”和“孙子科学”的基本路径及适用方法问题方面的思考,进一步从加强方法论和思维科学理论学习、跨学科学习构建丰富的知识圈、善于打破思维定式采用不同研究范式方面,对创新《孙子兵法》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裨益于深化《孙子兵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越兵法     
《孙子兵法》虽属于军事学著作,但因其充满哲理,富于思辨,因此非军事领域又多借鉴其智慧理念,商业经营中应用《孙子兵法》的原理、谋略更是古已有之,范蠡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发展到现代,更是出现了"兵法经营学"的崭新理论。战争与经营有同质性特点,因此,兵法可用于指导经营。如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环节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借鉴智慧。《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并指出了对《孙子兵法》真正价值在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史记》并未明言《孙子兵法》,而只有《孙吴兵法》之称;而《孙吴兵法》应当是《孙子》、《吴起兵法》的合本。《史记》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对《孙子兵法》有继承也有补充。司马迁对《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因现实的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超越兵法     
《孙子兵法》虽属于军事学著作,但因其充满哲理,富于思辨,因此非军事领域又多借鉴其智慧理念,商业经营中应用《孙子兵法》的原理、谋略更是古已有之,范蠡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发展到现代,更是出现了“兵法经营学”的崭新理论。战争与经营有同质性特点,因此,兵法可用于指导经营。如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环节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借鉴智慧。《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并指出了对《孙子兵法》真正价值在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在历史上直至现在倍受人们的推崇,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孙子兵法》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军事辩证法指导战争,借以解决形形色色的战争问题,符合战争实际的要求。下面就《孙子兵法》一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揭示战争规律,提供战略战术的兵学圣典,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法学领域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奇正相生、能攻善守的战略,因敌变化、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技巧在法庭诉讼中都有其具体的指导实践的意义,《孙子兵法》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那种认为孙子"言诈不言仁"的观点,其实是对《孙子兵法》的误解或曲解。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多次谈到仁。仁是为将者必备的一种素质,主要体现在对士兵仁爱、对间谍仁义、对人生命的仁慈上,其核心是爱,目的是为了夺取战争胜利。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实施时要仁先罚后,恩威并施。孙子"仁"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深深影响着后来的言兵者和用兵者。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在2000余年间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命运。在提供战争智慧与战争思想的同时,其重战,慎战的理念也融入中华民族对于和平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同时,《孙子兵法》对在“为将之道”、“奇正之变”等方面的思考,也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完整准确解读《孙子兵法》十三篇主题,对各家论点做了综合述评,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框架分析等新理论新方法,以期在更高层面上化解分歧。《孙子兵法》十三篇体裁是科学论文,具有逻辑严谨、思想明晰的理论框架,其主题系列全面反映战争进程,按道、法、术三大层级构建学术体系,集中揭示了竞争制胜的一般原理,并可为新思维范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产生的兵学著作《孙子兵法》中提出了“道”的概念,战国时期诞生的《孙膑兵法》则将“道”加以延伸和发展,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孙子兵法》之“道”侧重指政治道义和政治原则,《孙膑兵法》之“道”侧重指战争规律或作战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完整准确解读《孙子兵法》十三篇主题,对各家论点做了综合述评,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框架分析等新理论新方法,以期在更高层面上化解分歧。《孙子兵法》十三篇体裁是科学论文,具有逻辑严谨、思想明晰的理论框架,其主题系列全面反映战争进程,按道、法、术三大层级构建学术体系,集中揭示了竞争制胜的一般原理,并可为新思维范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武玉骥 《考试周刊》2014,(22):107-108
篮球比赛的胜负是以比分来决定的,一个球队的进攻水平决定得分决定比赛的最终结果。球队的进攻水平的核心是进攻意识。《孙子兵法》是中国的一部伟大兵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在全球上谋略思想最精深、影响最深远的一部著作。《孙子兵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战争上,而且《孙子兵法》的指导思想在篮球运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运动员的进攻意识的培养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