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我国犯罪客体理论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犯罪客体理论一直沿用前苏联的社会关系说,这一理论日见其局限性,而把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保护的利益,即刑法法益,应该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刑法是人们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传统刑法的处罚作用比较明显,预防刑法则追求法益侵害的事先预防。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变化,预防刑法的作用愈加凸显,预防刑法的扩张势在必行。由于预防刑法不能无限制地扩张,需要在一定限度内合理扩张,因此,本文细化分析了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以期为预防刑法有效扩张和更好地发挥刑法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5):62-70
对于网络犯罪而言,可将其类型化为"网络对象犯""网络工具犯"与"网络主体犯"。从法益视角观察,"网络对象犯"导致新型法益产生,因此只能通过立法途径加以规制。"网络主体犯"改变了行为对法益侵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但由于网络主体的特殊性,因而也只能采取立法途径规制。而"网络工具犯",应视侵犯的原始法益为刑法所保护之法益还是非刑法保护之法益,分别采取解释路径和立法路径规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犯罪客体理论一直沿用前苏联的社会关系说,这一理论日见其局限性,而把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保护的利益,即刑法法益,应该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边缘性网络犯罪可罚性边界的明确应建立在厘清网络犯罪圈外延罪名的基础之上。随着传统犯罪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新型网络犯罪的不断涌现,在纯正网络犯罪与不纯正网络犯罪二分法下,对网络犯罪涵盖罪名的梳理为探讨边缘性网络犯罪可罚性边界设立了逻辑前提。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网络犯罪圈的外延罪名,是积极刑法观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完善了刑法治理体系。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参照,前置义务的违反、“明知”的有无、综合考量下的罪量因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皆为划定边缘性网络犯罪刑事处罚边界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大陆法系与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本质有关学说的比较,赞成以法益理论重构我国刑法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理论,但作通过对哲学上“本质”范畴发展历程的梳理,指出不仅事物而且事物的本质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简单地将犯罪的本质归结为对法益的分割失于片面,犯罪本质是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必须重视对犯罪本质形式的探讨,将犯罪本质的形式--行为的应受刑法处罚性与犯罪的本质内容--行为对法益侵害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7.
刑法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两大机能辨证统一的实现是评价犯罪构成理论优劣的最高价值准则.在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中,但书和排除犯罪性行为实质上参与定罪,但与犯罪构件的关系未在一个理论基点上得到逻辑上的统一,最终导致法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犯罪的正当防卫问题直接关乎民众的基本人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往的正当防卫研究只能解释部分环境犯罪语境下的正当防卫问题,而累积性犯罪的紧迫性如何认识、单位主体能否正当防卫、群体能否共同进行正当防卫等重大理论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环境犯罪所具有的竞合式风险表征了潜伏、积累式的法益侵害方式与传统法益侵害方式的较量;表征了环境犯罪隐匿的灵活、化学式犯罪逻辑对传统机械、物理式犯罪逻辑的冲击。同时,环境犯罪所具有的竞合式风险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如何前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也随之快速蔓延且日益猖獗,已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了我国现行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具体建议,以达到推动计算机网络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积极刑法观已成为当下主流,《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将暴力袭警行为入刑设立袭警罪,正是这种积极刑法观的立法实践。为了更好地适用本罪,必须限制袭警罪的规制范围,防止刑法的过度干预导致犯罪圈的扩大。因此,应遵循法益保护主义原则,明确本罪的保护法益,并在此基础上对"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人民警察"等构成要件进行正确解读,充分发挥法益在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中的作用;应恪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其他部门法足以规制暴力袭警违法行为的情形下,不动用刑法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刑法介入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环境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实体法效能,是切实保护环境法益、化解环境冲突、平衡生态利益的客观需要。刑法传统的人本利益中心主义在司法实践遇到了众多挑战,在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罚处罚、惩罪治罪方面未能为民族自治地方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有效支撑。环境法益入刑、增设环境危险犯与环境犯罪资格刑是当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环境刑法司法解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是处理环境犯罪的重要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却没有重视环境要素的生态功能,并且轻视环境犯罪的追诉程序构建和环境犯罪预防,在司法解释技术的运用上也过度倾向于采用司法克制主义。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环境犯罪,充分发挥环境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环境刑法司法解释必须强化环境刑法的生态保护功能,重视环境犯罪追诉程序设计和环境犯罪预防。进一步改进环境刑法司法解释技术,从而达到完善环境刑法司法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法益,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只注重对环境犯罪侵害人身、财产法益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立法制度,提出对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应做出修改,扩大刑法的环境保护范围,落实环境保护“预防为主”原则,加大刑罚处罚力度,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希望文章能为我国环境刑法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空前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措施,各种网络犯罪问题滋生,公民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造成了极大损失,侵害了国家的法治权威。对此,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概念和形成机制,进一步梳理当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现状和问题,初步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对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刑法哲学,也称为刑法法理学,它是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刑法学理论背后所蕴藏的法理的学科。刑法哲学是刑法学的基础,它与刑法学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犯罪的本质作为犯罪论的基础,决定了何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是否应当追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等,这直接关系到刑罚论中具体的刑罚设置。文章将力图站在刑法哲学的高度上,深入分析犯罪的本质问题,阐述法益侵害说在界定犯罪本质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92-100
刑事处罚的早期化必然导致法益日渐模糊、抽象。而法益模糊化又会引发刑法前置所保护的法益是原本法益还是新设法益的争论,以至于最终无法为刑法的提前介入提供正当化依据和处罚范围标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为预防刑法的典型体现之一,保护法益模糊的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当前学界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抽象法益和具象法益之争。基于预防刑法内部体系形成自洽的考量,应当将具象法益中的个人信息权确立为本罪的法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以犯罪构成为核心的犯罪论中,符合犯罪构成就等于犯罪成立,然而,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既符合犯罪构成又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8.
刑法经济性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经济性是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蕴含之一,刑法经济性作为刑法谦抑性之“量”,从本益分析的角度反对不计成本和效益的刑法之滥觞,使刑法的谦抑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亦为犯罪内涵和本质的界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刑法的经济分析并非万能的,其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英美刑法严格责任突破了"无罪过即无犯罪"的传统刑法原则,其适用的犯罪或因其犯罪意图的难以证明,或因其侵害的社会法益特殊而需要特殊保护。严格责任在实体法上体现为对那些所从事的活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提出比一般人更严格的责任要求和注意义务,在程序上则表现在严格的"举证责任"上。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犯罪经历了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到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犯罪工具再到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裂变。与此同时,刑法作为网络犯罪的重要调控法律也经历了数次演变。目前而言,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法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客观不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以及犯罪形态等几个方面。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刑法应当做出积极回应,比如增设独立的"互联网犯罪"章节;提高量刑情节,增设职业禁止规定;实行严格责任,帮助行为与预备行为独立定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