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幸福感研究对儿童幸福及其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健康视角、家庭视角和学校视角等三个基本研究视角对儿童幸福感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儿童幸福感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一切为了儿童的幸福",这也是教育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要找回活生生的"人","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深刻教育哲理,寻觅其不朽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求索这一理论形成的实践诉求与本土文化底蕴,感悟其"一切为儿童"的崇高办学理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教育家办学"和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3.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邓玉生  王苓 《文教资料》2012,(10):157-158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结合关于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着重从环境因素、人格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增强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师立红 《河南教育》2011,(10):25-25
我们一直在讲管理要“以人为本”.学校的管理就是要“以教师为本”。到底以教师的什么为本?我想应该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的幸福人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Argyle等编订的牛津幸福感量表,以188名打工子弟学校儿童作为被试,分别考察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均呈相关关系.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亲相对缺失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情感饥渴症。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重要的成长环境,必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留守儿童的生命幸福感。以留守儿童的生命幸福感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所在的学校以及相关的调查,就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的生命幸福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颁布了,这为学校管理者带来哪些思考呢?近年来,国家高屋建瓴,出台多项改革文件,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还有“双减”“课后服务”等多项政策的出台,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向着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前行。但在具体落实中,家长、社会、学校尚未完全形成合力。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当“五育并举”遇到“考试分数”时,“五育并举”也往往只能让路。还有一些学校把质量监测错误地理解为另一种考试,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认识与了解“活教育”实施的基础与前提,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陈鹤琴把“活教育”实施的前提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与了解儿童,二是热爱与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13.
黄康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0,(10):149-150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7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升高(F=4.10,P〈0.05),但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精力”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个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4.19,P〈0.05;t=6.47,P〈0.05),年级在主观幸福感6个因子上的作用均不显著。因此需要继续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中心"是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提出的一种破旧立新的教育观念。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杜门弟子的传承下,推崇"儿童天性"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一股热潮。解放初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象征,受到强烈的批判。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儿童中心"为建立"学生主体"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及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实现从"儿童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中心"理论仍然会继续争议下去,在批判和辩护声中,教育界正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班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成长中的合作伙伴。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赢得更多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并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幸福感,这一直是班主任思考、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班主任要获得幸福感需具备“三心”。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应遵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点,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教师要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生活、游戏与教学有效融合,探寻适宜的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幸福感既受外在客观因素影响,也受内在主观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以及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生为本,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协同作用,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过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瑜 《福建教育》2023,(3):12-14
<正>2012年,伴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让教育回归儿童立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从“教师视角”向“儿童视角”的转变,成为这十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何谓“儿童视角”?它是“指成人在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对其认知、经验和行为的理解,是成人在尽可能接近儿童的经验之后,所创造出来的‘对儿童的理解’”。2012年,亦是我园生活化课程实施的开启之年,“儿童视角”的提出,让教师从关切自己的“教”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幼儿的“学”。于是组织生活化课程时,我们越来越多地倾听儿童、  相似文献   

19.
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考察了收入同主观幸福感(SWB)之间的关系:个体收入及其变化对SWB的影响,国家间收入差异及其变化对SWB的影响。SWB同收入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来解释收入同SWB之间的关系:人类本质理论、相对标准理论和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