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1933年5月,他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是年8月,由于蒋的逼迫,他将同盟军交给宋哲元收编后退居泰山。后来,由于蒋介石来电邀请,李烈钧等友好也一再敦促他出山,冯玉祥抱着共赴国难的愿望,于1935年10月离泰山南下;11月,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五大”,被推举为中执委;12月,担任了有史无实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次年7月,他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曾任陕西督军,宋哲元曾任陕西省主席.冯玉祥集团在陕西曾经修筑了西安至潼关的公路,曾经设立农林试验所,改进农业生产,曾经设立学校,发展教育,为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相当贡献.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冯玉祥与陕西地方人士也存在不少矛盾,蒋介石利用冯玉祥与地方人士的矛盾,结束了冯玉祥集团对陕西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阐述了宋哲元在“七七事变”后态度游移的原因:(一)从保全地盘和实力出发,作为地方实力派的宋哲元企图化“七七事变”为地方事件解决。这是根本原因。(二)宋哲元不谙形势,对日本侵华阴谋认识不足,这是宋哲元陷入日本侵华阴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南京政府对日态度的不明确是造成宋哲元态度游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文章末尾指出了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一)宋哲元对日之“求和”与南京政府之对日“求和”有很大的区别。(二)宋哲元在事变后态度的游移,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内部亲日派势力的消极影响,关系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曾任西北边防督办,辖区包括察哈尔,张之江曾任察哈尔都统,宋哲元曾任察哈尔省长。后来,冯玉祥又在察哈尔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秦德纯、张自忠、刘汝明也先后担任过察哈尔省省长。冯玉祥对于建设大西北具有雄心壮志,准备大修铁路、公路、开采矿产、发展工、农、牧业、发展文化教育、禁绝鸦片烟毒。由于日本侵略,未能如愿。但是,仍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当贡献。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所部第二十九军首当其冲为中国抗日前锋军,其行动表现令全国人士瞩目。然而,尽管二十九军爱国将士不畏强暴,拼死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但以10万之众,抵敌仅止20余天,对已经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之一,是宋哲元在卢沟桥事变中放弃了原来的“以攻为守”作战方案,在不断的对敌妥协退让中贻误了事变之初的有利战机。 1935年,“何梅协定”签订后,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撤离河北,宋哲元以汉奸白坚武叛乱,“北平防务空虚,治安可虑”为词,毅然率第二十九军进驻平津。其时,蒋介石尚未放弃“安内攘外”政策,日军继续步步进逼,平津地区和华北随时都有沦于敌手的危险。宋哲元身为冀察地方军政首脑,一方面与华北日军折冲樽俎,苦苦支撑“和平”局面;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黄昊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98-101
宋哲元与韩复榘同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两人相继成为华北的两大地方实力派。抗战爆发前,他们主政的平津、山东对国民政府都处于半独立状态。20世纪30年代宋哲元与韩复榘的对日态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人对日态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抗战进程,也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7.
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 ,企图独霸中国的重要一步。华北事变后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历史概念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何梅协定》撤走了中央军队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留在河北 ?课本第 3 3页“……《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是 :中央军队撤出河北 ,取缔一切抗日活动。”有的同学问 :“七·七”事变中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在河北抗击日军呢 ?实际上 ,《何梅协定》中关于撤军方面的规定主要有 :(中央 )宪兵第三团之撤去 ;日本方面所谓蓝衣社、复兴社等有害于中…  相似文献   

8.
雷马事变     
1931年8月25日,在甘肃省会兰州发生了对时局影响颇大的事件,时任暂编第八师师长的雷中田,武力扣押了省政府主席马鸿宾,震惊省垣。后人称之为“雷马事变”。表面上看,事变是由二人间的各种矛盾所引起的,事实上背景颇为复杂。“雷马事变”前夕,甘肃政局受国内军阀混战的影响而动荡不安。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对奉作战胜利后,蒋介石借北平编遣会议之机,极力扩充个人势力,排斥异己,使得各派军阀矛盾加剧。当时盘踞西北的冯玉祥发起武力讨蒋,但在蒋介石的分化瓦解下,冯部大将韩复榘、石友三,以及跟随冯玉祥去中原作战的马鸿逵阵前倒戈,迫使冯玉祥不得不重新部署:调甘肃省主席刘郁芬率部入陕,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民主派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8,(2):28-34
1933年察哈尔抗战前后,汤玉麟的政治态度极为复杂。他为迷惑日本,索回被日伪没收的巨额财产,骗枪骗饷,遂挂起了东亚同盟军、协和军的牌子。因为不战而退丢失热河省,北平军分会给其以撤职留军的处分。国民政府又怕其投敌,为日本所用,遂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汤玉麟也曾向居住张家口的冯玉祥问策,表示要参加抗日同盟军。但其没有马上与日本决裂,又认为张家口抗日不是长远之计,遂没能及时地移防靠近抗日同盟军防地。冯玉祥下野之后,恰有方吉联军南下准备进攻北平,社会上传闻方吉与刘桂堂、汤玉麟进行合作。然而,其对方吉两部最后没有支持,而是采作壁上观的态度。方吉两部被解决之后,该部也被宋哲元所收编。至此,纵横几十年的汤家军彻底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二九运动发生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南京政府和以宋哲元为首的平津当局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对学生运动采取了前后有别的态度:运动发生初期,宋哲元采取严厉制止学生运动的态度,而南京政府则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认可,并试图将其纳入其许可的轨道内;1936年2月后,南京政府和宋哲元出于"防共"、"反共"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共同需要,决定对学生运动采取严厉制裁,进行疯狂镇压;1936年五六月份后,宋哲元开始转向同情学生运动的立场。这种变化,是抗战爆发前夕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的反映,也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对日、对共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2,(14):32-34
冯玉祥与陶行知是同乡兼好友。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冯玉祥一直很赞同。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后,冯玉祥曾给予大力支持,慷慨捐赠晓庄师范办学,先后计有三千元。冯玉祥也曾多次到晓庄参观访问。由于冯、蒋一度不和,冯玉祥对晓庄的关心,以及与陶行知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中原大战之后,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被瓦解消散,余部中以盘踞在山东省的韩复榘实力最大,冯矢志反蒋救国,遂把希望寄托在韩复榘身上,到泰山定居亲身去做韩的工作。然而韩复榘不为所动,又私心自用谋求个人扩大地盘,冯遂失望。此时,冯的另一主要西北军余部二十九军被调往张家口,宋哲元成为察哈尔主席。而宋及其部下与冯的私人感情都很好。又,临近察哈尔的热河省麇集了大量的抗日义勇军,然而南京政府坐视义勇军无衣无食的困境,冯认为这些部队可资利用,遂决定移往张家口定居,借助宋部掩护企图东山再起,进而抗日反蒋。  相似文献   

1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3年1月,日军攻陷山海关和临榆县城,2月进攻热河,由于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日军于3月4日占领了承德,仅仅十天,热河全部沦陷.1933年3月,日军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曾屡败日军.古北口、冷口中国守军也对日军抵抗.日寇侵犯长城各口受到阻击,乃于4月侵入滦东,使长城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大革命时期冯玉祥与苏联的关系,评述了冯玉祥争取苏联援助的目的和他的政治态度,分析了苏联支持冯玉祥的原因和对他的认识,弄清了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却又联蒋分共的主要原因,揭示了苏联支持冯玉祥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非常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不仅在南方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而且在北方积极争取、帮助冯玉祥。这对当时冯玉祥倾向革命、同情中国共产党、发展北方革命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中共北方区委分析、研究了当时政治斗争形势,认为这是发展北方革命运动的有利时机,遂确定了争取冯玉祥的方针。李大钊根据党的决定,“亲自做冯玉祥及其手下的高级军官的工作”,“并把一些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历史学习》2005,(3):20-21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发动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作为直系一员的冯玉祥发动推翻直系统治、夺取北京政权的北京政变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冯玉祥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正如周恩来同志致冯玉祥悼词中所说的那样,“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他是一个虽然身处反动营垒,但是一生都在追求进步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们在分析冯玉祥的历史活动时,既要运用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了沈阳。9月20日,抗战名将宋哲元率二十九军将士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奋起抗战,誓雪国耻,并撰一联自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933年3月,日军不战而得热河后,向长城沿线进逼。宋哲元率部与敌在长城一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集团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蒋介石则背道而驰。冯玉祥打算将西北作为根据地,大力联络西北地区人士,西北地区人士也积极靠拢冯玉祥。蒋介石认为是割据,也极力拉拢西北地区人士。几经争夺,有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与蒋介石同归失败。  相似文献   

20.
从1931年起,冯玉祥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慈善活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有益成分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冯玉祥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冯玉祥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救济、慈善教育和社会公益三大项。冯玉祥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既有同情心、责任心的表达,又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愿望,已远远超出慈善活动本身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