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加强系统研究和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0年,高校招生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当属"强基计划". 作为一种新的招生模式,"强基计划"将高等教育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积极探索统一高考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本硕博贯通培养、动态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与高考评价功能密切相关。现行高考评价制度存在选拔标准去个性化、评价方式趋同、应试教育导向等弊端,为此,应该探索多元的高考选拔制度,改革招生综合评价体系,推进自主招生与分类考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了以“基地建设”“拔尖计划”“强基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育改革工作。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改革已显成效,但在生源质量、选拔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仍存有不足。为了更好地深化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及试点院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加大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稳步扩大试点招生规模;探索选拔机制改革,形成分类、多元的拔尖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文社科类和选修课程;立足院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夯实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职考高考自提出至今,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发展样态,体现在概念、政策、生源、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多元的实践样态在彰显丰富性的同时,也反映出职教高考在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认识不统一、政策多变化、“立交”难通畅、评价标准参差不齐,以及考试理论建设滞后等。要提升职教高考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职教高考促进人才选拔理念转变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应进一步明确职教高考的内涵和功能定位,提高认识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分类分层评价标准,增强职教高考的权威性;统筹规划职教高考招生培养环节,提高人才选拔的精准性;深入开展职教高考系统研究,以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7.
1 备考策略从2020年起,高校自主招生以"强基计划"取而代之.高考后按高考成绩划定强基计划入围线,确保强基计划是优秀考生之间的比拼, 同时探索、建立选拔人才的多元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把自主招生"降分录取"改革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将综合成绩统一排序,择优录取".其中,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的85%与高校自主命题考试成绩的15%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众化阶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如高等学校定位趋同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人才选拔方式呈金字塔形,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以及公共财政投入导向错位,高等教育公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分类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和谐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建立漏斗型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大众化阶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如高等学校定位趋向单一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人才选拔方式呈金字塔型,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以及公共财政投入导向错位,高等教育公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分类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和谐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建立漏斗型人才选拔新模式;转变高等教育投资理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新高考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了以往的文理组合,新的“3+3”模式重点在于探索多元录取机制、创新招考形式、凸显科学与公平教育本质。新高考改革作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人才招生选拔的重要战略决策,关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方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等多方面,赋予了高校更多自主权利。但结合近几年高校招生在新高考改革中的现实表现,在实施环节仍出现了学生“功利性”动机明显、学校生源质量难以保障、改革意识不明晰、综合评价功效无法落地等诸多现实挑战,违背改革初衷。鉴于此,试点高校应积极做好应对调整,履行主体责任及自主招生权利,探索招生优化改进策略,做好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创新推动及发展协同治理机制,加速实现高校招生的优质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考制度在我国长期被视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尺度,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考本身虽然具有相对的公平性,但究其本质,它毕竟只是一种普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它并不具有保障社会公平的责任和能力。目前我国高考改革领域出现的众多问题和阻碍,正是由于高考被赋予了太多它本身不该也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致。因此,让高考回归"教育本性",才是目前高考改革的理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与否与高考政策、高校招生录取政策、高考命题理论、高考命题技术等息息相关。其中命题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就应当提高高考命题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来SAT命题改革的分析,探讨我国高考命题改革可从中获得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正是高考的灵魂,也是高考的基本价值所在,是全国人民一直对高考持正面肯定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实质上说,高考公正是一种有限形式公正。但这并不意味高考公正的无意义,也不意味高考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可以对高考的公正性掉以轻心。高考公正可以从人际公正、科际公正和题际公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施“高考制+申请制”并行运作的高考招生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考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革传统的"千校一卷"的高考形式,实施"高考制 申请制"并行运作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构想:即将高职高专招生考试从目前的高考体制中剥离出来,使高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二是"高职高专院层次";对应目前的高考制度,前者为常模参照考试,主要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后者为标准参照考试,用申请制替代目前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异地高考改革从实质上讲是教育公平问题,涉及多方利益,改革是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异地高考改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是其产生的主要背景。时至今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呼声最高的地区和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是仍未有实质性进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异地高考方案迟迟未能突破,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本文概括为资格认定难、利益平衡难、改革独行难和实施操作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对近五年"新高考改革"学术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是在新高考制度的出台和原有高考制度过于看重分数的背景下提出的,主题主要包括高中生选考、分层走班教学、职业规划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争议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业压力是否减轻、等级赋分是否公平合理、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三个方面。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改革结果与政策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招生制度是由其构成要素既作为价值主体存在又作为价值客体存在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可能。以举办高等学校者公平分享高校招生录取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建立基于价值共生的高校招生制度,从而为高校招生确立大学的高校招生标准、政府的高校招生标准、公民的高校招生标准及考生的高校招生标准等四类招生标准,为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录取标准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公民、大学、考生及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有效防范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发生,解决现行高考制度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十五年间,高考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相应的改革被称为中国高考的“标准化”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我国考试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了从传统考试向现代考试的转变。本文介绍了高考“标准化”改革的历程,客观分析了高考“标准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及不尽如人意之处,并提出有益于高考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考宣传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的转型,使高考宣传面临新的外部环境;二是教育的改革发展对高考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信息传播的巨大变化使高考宣传面临新的考验。面对这些挑战,高考宣传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一是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宣传高考政策、弘扬高考公平公正作为高考宣传的主旋律;二是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广大考生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三是应合理控制宣传规模、宣传数量和宣传频率;四是应高度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宣传;五是应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效果;六是应整合资源,开辟高考宣传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20.
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的考核选拔结果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本身在运作过程中对整个社会也构成了全面综合的考核。本文认为高考作为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选拔制度,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国社会的各个部分,使社会有中心,学校有方向,人生有目标,家庭有追求。高考制度不仅为国家选拔了千千万万的人才,是国家所需战略人才精英人才诞生的摇篮,根本上讲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