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钧是谁?他与网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他是前不久夺取中国台球公开赛冠军的"神奇小子"丁俊晖的父亲。他是江苏宜兴人,今年48岁,以前是个生意人。穿着一套没有牌子的西服,打着领带,戴着一块梅花表,喜欢抽广东梅州产的五叶神。丁文钧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如果不是他儿子丁俊晖争气,老丁什么名气都没有。如今,老丁可能是中国最有魄力的父亲,因为他以儿子加上倾家荡产、颠沛流离为赌注,重要的是,他赌赢了。丁俊晖6岁时第一次触摸台球,全家还在江苏宜兴。此后几年,他打遍当地无敌手,据说方圆十里只要打台球,都是给他送钱的对象。丁俊晖得到的第一笔奖金是10D0元,那是他10岁时在南京拿到的一个斯诺克比赛冠军。就此丁文钧看出斯诺克的"钱"途,作为一项绅士运动,虽不普及,可是有着不错的资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最后一天,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台球协会和星牌集团在京举行庆功会,表彰丁俊晖夺得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英国锦标赛冠军,并为他颁发"中国台球运动贡献奖"。一夜成名后的连锁反应, 并没有让不满20岁的他尽快进入新角色,"我还是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专访被安排在一家网络媒体和一家电视媒体之间的空档里,只有20分钟。不足1米的距离,能够清楚地看到丁俊晖眼中的疲惫。"咱们开始吧",坐在角落里的丁俊晖翻阅记者递给他的杂志,竟如此专注,我只好推了推他。回过神来的丁俊晖,露出歉意的真挚微笑。忽然发现他脸上的青春痘很是茂盛,像极了他遍地开花的2005年。  相似文献   

3.
《时尚球类》2007,(1):37-37
1月14日,丁俊晖再度让整个英伦为之震惊,在温布利大师赛中他打出了单杆147分的满分,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打出单杆满分。赛后英国各大媒体都纷纷对丁俊晖的表现进行了赞扬。[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老梁 《新体育》2005,(5):5-5
爱因斯坦去世后,大脑被保留,被研究,人人都想从那些沟回里找到秘密, 结果是徒劳的。爱因斯坦就是爱因斯坦,纵然是有了克隆技术,能克隆出一个长相很像爱因斯坦的家伙,你也无法复制出一个大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必须尊重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在我们的现实中常常忽略这一点。丁俊晖拿了台球的冠军,就有热心人探讨他该不该去读书,其言其行,刻意追究着丁俊晖的标本意义,实际上就是对丁俊晖独特性的蔑视。几年前有一本书,揭秘了一位到哈佛读书的女孩,似乎是当教科书推广的,的确也有不少家长诚惶诚恐去购买,然后如获至宝拿来尝试培养自己的孩子。至今没有听到哪位去哈佛的孩子,是因为家长在这本书里读出了真经,更没有听说哪位家长因为读了这本书,把一个落后生培养成哈佛生。丁俊晖也有不可复制性,他的路不是没人走,但大红大紫的仅仅是他。如果在教室里踏踏实实读书,丁俊晖就不是今天的丁俊晖了。你照着他的路走,可能去了死胡同,既耽误了学业,又拿不了冠军。  相似文献   

5.
全球     
《当代体育》2009,(13):14-15
丁俊晖是中国斯诺克目前的领军人物,他也是一位足球迷,最喜欢的球队就是利物浦。在本赛季即将开始的世锦赛首轮。丁俊晖将与梁文博上演中国德比,有趣的是,梁文博也是利物浦的追随者,对于这一点,小辉开玩笑地说:"你们可能不知道,他这是受我的影响。"尽管利物浦至今还未染指过英超奖杯。但梁文博却在谢菲尔德的世界斯诺克学院,身披"红军"战袍抢先与英超奖杯最近距离接触,梁文博和孙继海也是好朋友。而对于自己喜爱的球队。梁文博的祝福是:"希望杰拉德能够像我一样。在赛季结束后得到这个奖杯。"  相似文献   

6.
试论“丁俊晖模式”金牌产权的归属与收益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找相关法律、政策、意见及科研论文,分析了当前"丁俊晖模式"(社会力量投资竞技体育)金牌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丁俊晖模式"金牌产权的归属与收益分配的三点参考因素和两点立论依据,由此得出结论:"丁俊晖模式"的金牌产权归"丁俊晖"所有,所得收益也归"丁俊晖"所有.  相似文献   

7.
温布利大师赛后,丁俊晖的眼泪就开始飞了,当然,这并不是他的错,他不是演员,这眼泪不是说来就来,说不来就能忍住的。而说他的眼泪在飞却也是有失公正的,确切地说是人们让丁俊晖的眼泪满天飞。  相似文献   

8.
何霞 《新体育》2006,(3):26-27
2005年年底,完全依靠家庭培养的台球“神童”丁俊晖相继取得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英国锦标赛冠军,继2002年后再次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丁俊晖的成功,不仅对中国台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样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因为他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成才模式。在网球.足球、赛车等领域也有人和丁俊晖一样前进,也许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丁的高度。也许还有一些人为障碍在阻挡他们成才,但这种有益的尝试至少给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5年年底,完全依靠家庭培养的台球“神童”丁俊晖相继取得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英国锦标赛冠军,继2002年后再次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丁俊晖的成功,不仅对中国台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样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因为他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成才模式。在网球、足球、赛车等领域也有人和丁俊晖一样前进,也许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丁的高度,也许还有一些人为障碍在阻挡他们成才,但这种有益的尝试至少给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春雪热线     
《新体育》2011,(2):78-78
春雪你好!请问丁俊晖如何过年?丁妈妈又是如何看待小晖成长的? 春雪:元旦之后,丁俊晖就去了英国训练,春节期间恰好有德国大师赛,估计丁俊晖会在比赛中度过春节,不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会给他带来好运气。  相似文献   

11.
台球,这项绅士般的运动,在中国的被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直到他的出现。没错,他就是丁俊晖。这个内敛的台球小子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傲人成绩的同时,也把众人的目光引向了台球运动。各种颜色,玲珑的台球吸引了大批国人,台球热潮,风靡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突然有一天跑回来说:"妈妈,我想成为下一个丁俊晖!"我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肯定都是不易回答的难题。虽然我承认丁俊晖是个优秀的运动员,但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我并不认为丁是个全面的人!最终,我还是对孩子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香港好人     
宋翃 《新体育》2009,(6):30-31
众多球手说起他,第一句往往都是“He is a nice man(他是一个好人)。” 5月10日,2009年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在伦敦揭晓,中国香港斯诺克球手傅家俊名列其中。2009年是该评选的第一届,体育界候选人有5个,分别是傅家俊、丁俊晖、分别效力于查尔顿队和谢联队的中国足球运动员郑智和孙继海、首位代表中国出战奥运会马术三项赛的华天,以及现任苏格兰国家乒乓球队主教练李超。  相似文献   

14.
8岁半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20岁陷入人生的第一个低谷,丁俊晖早早地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无论是在媒体还是在球迷眼中,丁俊晖都正在变得淡定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谈到斯诺克,丁俊晖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然而,还有一名中国选手,他就是中国香港选手——傅家俊。10月22日,2007年皇家伦敦钟表斯诺克大奖赛在苏格兰阿伯丁落下战幕。经过了15局的激战,中国香港选手傅家俊最终以9:6战胜了"火箭"奥沙利文,夺得了自己职业排名赛的首个冠军。冠军扫去9年的阴霾。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通过丁俊晖获得的成功作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新体育》2007,(2):6-6
丁俊晖 2006年12月13日.斯诺克英国锦标赛1/4决赛.丁俊晖5比9不敌艾伯顿。从放弃英国联盟杯四强席位转而代表中国征战多哈亚运.到紧随其后的这次英国锦标赛卫冕失败.20天内横跨两大洲麈战9场赛事.“神奇小子”累了。小憩过后他整装出发.在2007年温布利大师赛揭幕战中一举打出了职业生涯正式比赛首个单杆满分147分。  相似文献   

18.
《时尚球类》2007,(1):38-38
年轻没有失败。这样一个夜晚,让无数的中国球迷都熬夜关注一场温布利大师杯的决赛,而在以往,斯诺克在中国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这一切都因为有了丁俊晖。这场比赛也会长久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包括丁俊晖那年轻的泪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顾晨 《新体育》2007,(7):63-63
当斯诺克80后代表球手之一的塞尔比正和希金斯在克鲁斯堡剧院上演曲折的世锦赛冠军争夺战时.丁俊晖已经在上海开始享受他盼望已久的假期。在这个“高开低走”的赛季末尾,这位”中国斯诺克的旗帜性人物”度过了他的20岁生日.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他的未来并不如之前外界热盼的那么清晰.最为形象的问题就是:丁俊晖究竟是台球”神童”,还是媒体塑造的华人精英或者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呢?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2006,(2):11-11
2005年的最后一天,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台球协会和星牌集团在京举行庆功会,表彰丁俊晖夺得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英国锦标赛冠军,并为他颁发“中国台球运动贡献奖”。一夜成名后的连锁反应,并没有让不满20岁的他尽快进入新角色,“我还是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专访被安排在一家网络媒体和一家电视媒体之间的空档里,只有20分钟。不足1米的距离,能够清楚地看到丁俊晖眼中的疲惫。“咱们开始吧”,坐在角落里的丁俊辉翻阅记者递给他的杂志.竟如此专注.我只好推了推他。回过神来的丁像晖,露出歉意的真挚微笑。忽然发现他脸上的青春痘很是茂盛,像极了他遍地开花的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