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企业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R&D投入、国际贸易均对我国不同层次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产出的直接作用不明显;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不仅直接增强了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作为重要的制度变量作用于企业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使其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转变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转变,并在制造业这一层面进一步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性质和不同来源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转变效应的影响,以便为更好地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1999—2015年SITC Rev.3的三位编码产品与中国22个行业的对应关系,采用系统GMM的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外资直接出口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差距大和集中度低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水平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人员培训效应、垂直产业关联效应显著为正,示范竞争效应显著为负。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出口技术进步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与人员培训效应和垂直产业关联效应的交互项显著为正,与外资出口效应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示范竞争效应交互项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区位商指数(LQ)测算并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以产业结构优化(IND)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LQ)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水平(RGDP) 、技术进步(TEC)、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控制变量,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3年间我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但省际间不均衡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呈负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外资外贸大省,接纳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较强,且身处工业化后期,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旨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比较分析,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在理论上对产业结构影响的途径分析,对二者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同时,建立VAR模型,经过相关检验,得出结论:一、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其所作用的影响存在时滞。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作用期间较长,且较为平稳。最后,依据上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促进浙江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选取2003—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且该效应主要从供给方面通过作用于短期竞争因素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从需求方面对长期结构调整影响较小;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蔡中华  安婷婷  侯翱宇 《软科学》2014,(11):119-122
从省际层面上对R&D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关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的国际技术转移、专利保护强度、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和科学研究人员数量。通过极值边界分析(EBA)方法检验这些因素的稳健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科研人员比例是对R&D强度具有积极影响的稳健决定因素,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实现的外国技术流入和收入增长率对R&D投资无显著影响,专利保护强度对决定R&D投资具有稳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从外部冲击视角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农村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但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作用要先于并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全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程度,并且对前者的影响周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Ward面板聚类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进出口贸易也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均GDP的上升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同时,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聚类后发现,在高能源消费区,增加出口更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次高能源消费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中低能源消费区,增加外资和减少进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低能源消费区,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该区域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行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本文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并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如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资本密集度差距和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水平)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差距较小或中等,且外资企业相应能力水平较高时,溢出效应才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06,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19,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忠敏  杨小辉  王玉 《科研管理》2019,40(5):193-202
外向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在发展中国家从高速增长到迅速下滑,中国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应对外部严峻的经济形势。目前已有研究涉及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很少,本文研究了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在发展中国家对OFDI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只有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相近且为负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才会起到吸引作用;而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为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及发达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都会对发展中国家外向对外直接投资起到阻碍作用。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在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诱因进行识别与权重评价,研究识别出6类27个风险诱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引发的风险在6个类别中权重最高,说明企业管理层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结合研究发现,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层面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5.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综合竞争力不强,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进行国外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中国企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把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重视申请和应用专利,把专利与商标保护和风险投资结合起来,并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机构,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后发追赶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研发究竟能否推动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基于国际R&D溢出理论,运用2008-2018年间45个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分析讨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问题;同时检验了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应用门槛模型对这种影响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存在着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同时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于这种溢出效应产生了非线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有着明显的单门槛形态。这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研发决策中优化资源配置,规避东道国政策限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孟祺 《科学学研究》2012,30(4):526-533
 利用2001年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上升,出口的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出口技术含量与出口的国内技术含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行业分布上看,所有行业的出口国内技术含量都在增加,但传统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程度较高,高科技行业表现较差。从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中间产品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因此,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同时提高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进口。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我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参与双边、区域、多边贸易规则重构面临的挑战,本研究以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之间所签订的明确包含知识产权规则的63份自贸协定文本和联合国统计的126组贸易数据为对象,开展FTA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强度评价及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力模型,针对FTA知识产权规则变革对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强度增强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作用较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为此,本文提出我国政府面对FTA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签订过程中,短期内应尽量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加大带来的消极影响,长期内应积极制定政策倒逼各类出口优势产业关注自身知识产权建设,促使其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农业植物新品种、专利、地理标志等三方面分析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现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存在创造数量与质量不高、管理不够重视、运用效果不明显、保护效果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从六方面加强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广西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行立体保护,全方位保护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实行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水平;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环境;加强农村知识产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种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