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渗透是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实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方面。生态教育应贯穿于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较强的生态教育责任感,善于在教学活动中挖掘生态教育的素材,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完成生态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生态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并且能促使学生乃至社会提高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以及重视。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等特征,需要在跨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初中地理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态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树立健康的地理观、环境观。文章阐述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地理的联系,从五方面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理教学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高度培养学 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生态文明是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所以生态文明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必不可少。在地理教学当 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彰显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帮助学 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地观和社会观,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 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生态文明教 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代替对抗,人对自然的依赖亦应是征服与掠夺代之于有序补偿和保护,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6.
周松林 《考试周刊》2023,(20):142-145
生态系统服务是构建高质量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人民福祉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学地理课堂教育的重要构成之一,促进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探索人地耦合系统协调发展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关注。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区域定量分析的不足,根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依据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将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利用变化有效地渗透高中地理课堂,以期使其成为教师积极贯彻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力抓手。文章基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地理实情,通过区域定量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绿色环保意识,综合提升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生态学选修课或建立兴趣小组,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制教育等方面,阐述了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有自然的因素 ,更有人为的因素。我国人口素质不高导致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因此 ,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重要 ,中学地理课应该把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在提高未来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艳芳 《地理教育》2014,(11):47-48
生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光根 《芜湖师专学报》2003,(2):136-136,F003
本文通过分析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消费观、实践观,为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适配性。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实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有利于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养成一 个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本文针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分 析,并且提出了关于如何把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渗透到高中生物 教学中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的进步的成果的总和。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找准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意义,通过深度挖掘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实践活动、探究主题活动等途径与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含生态环境知识,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红 《云南教育》2004,(29):34-35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将环境教育的概念定位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建议以各科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强调其综合性和系统性,以行动和参与能力培养为指针,强调实践性。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培养具有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相应的价值观的人。  相似文献   

17.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代替对抗。人对自然的信赖亦应是征服与掠夺代之以有序补偿和保护。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作为能动者的人类不仅要追求满足自身发展或当代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能量,也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生产力,以及为恢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 中,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其中,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态文明与 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的知识和技能,改善自 身的生态文明行为,是提高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有 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生态教育理念在中学生心中内化,并在实践中外化为生态行为以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人,本文提出,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视野渗透现代生态人类中心论和绿色生态理念等生态理念,来外化中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规范,构建中学生生态教育理念,并对中学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实践模式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理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使然,也是落实地理课程育人目标的时代要求.文章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适切性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任务和课程标准,从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现代公民教育、综合发展教育等方面归纳了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类型,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