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度的高考过去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已经悉数闪亮登场。面对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笔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待细细查阅,发现在1997年的作文题目上可以找到答案。首先让我们看1997年和2007年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2.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一、内容有温度 作文教学引入"温度"这个概念,是相对的,相对于一直以来学生作文缺乏来自真情的体验感悟,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作文形式没有温度,千篇一律的僵死的块状文体;二是内容没有温度,触目皆是死了千百年的古人,而且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个古代文化名人;三是叙述也没有温度,遍观全文找不到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言都是大众熟知的既成事实。比如写坚持,总不免写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地采草药最终著成《本草纲目》,写曹雪芹十年辛苦终成《红楼梦》,至于李时珍或曹雪芹的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却遍寻不着;写爱国,则不能不提屈原,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对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在“听、说、读、写”中 ,“写”的地位也日趋重视水平的提高。所以 ,近年来 ,作文教改的措施层出不穷。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作文教改实践 ,摸索出“练功在课外 ,抓三个积累”的经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抓练笔的积累文学源于生活 ,作文自然也不例外 ,注重对生活的观察 ,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仅仅依靠课内极有限的几篇习作 ,是难以取得飞跃性进展的。笔者指导学生习作时 ,设置了《每日练笔》。为使其健康发展 ,…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兴方法论,它标志着文学批评理论的重心由关注作品、作者转向关注读者——文本关系。“意义未定性”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连接作者的创造意识和读者接受意识的桥梁。从“意义未定性”出发,对《边城》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重新审视现有的译本,则不难理解这些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描写之一,这个故事人物众多,矛盾复杂。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独具匠心地安置了六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教学时如果敏锐地抓住这六个“三”,就可以高屋建瓴,纲举目张,让学生迅速全面地把握主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看过《三国演义》的中学生,他们心中一定活着十几乃至几十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仁厚的刘备、勇猛的张飞、稳健的赵云、粗蠢的董卓、笃顺的鲁肃、懦弱愚昧的刘禅、智勇狭隘的周瑜、狡诈雄略的司马懿、迂腐无能自以为是的蒋于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9.
“拒绝平庸”是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颇为平庸的试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量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师: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今天,换个训练程序,大家先练习,交流后我们再来总结材料作文立意的要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南很简单,因为我们对此已经有所接触,而且结合试卷评讲,老师也介绍过一些方法。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两道根据材料立意的训练题,让大家先练习,还可以选一题写成短文。第一题是读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从文中找一个兴趣点作为话题.经过深思,确定自己的立意。  相似文献   

11.
一、文体杂糅,非驴非马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  相似文献   

12.
开发“三国文化之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发"三国文化之旅"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研究为先导,加强规划;二是在景点的维护、建设上,处理好史与文、实与虚的关系;三是形式多样,情趣丰富;四是点线结合,配套成龙;五是大力开发客源;六是培养一批素质较好的导游、解说人员.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北大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直言,高中生作文的弊端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种“高考体”文风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时下的材料作文写作,对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作用以及材料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材料作文题目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由此引发阅读材料、概括提炼、确定核心立意等等,不少学生有疑惑;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主要是缺乏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写作存在游移偏离的现象。因此有了这样一篇问答。问一:材料作文为何独得青睐?答:2006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有4套  相似文献   

15.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规定,即“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十四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作文教学领域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与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促使作文教学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有这样一点:"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新鲜。"这就要求考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材料。一、选材的要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影响作文成败。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选材恰当是行文的前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甄选、加工,也就是所谓的"选材""组材"。同时要确保材料的典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通病,那么病因何在?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发现病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个学生各有不同。今仅就"材料"这一方面的病灶做一剖析,并开一方剂以疗之。首先要说明白的是"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作文最基本的"材料"——字、词。就好比没有砖瓦木料、没有钢筋水泥,就盖不出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字词就写不出作文,现在学生欠缺的就是这些。中国文字是很古老的,并且是非常丰富的。《康熙字典》中就收录  相似文献   

18.
“呀!我的书呢?”妹妹急得大叫。“等你的眼睛好了再还你。”我说道。妹妹一听,急得大哭大叫:“还我书来。大坏蛋!哼,走着瞧!”看着她的神情,我心想:书真有那么好看吗?我要不要试试与书“搏斗”一番呢?  相似文献   

19.
去年《语文学习》第7、8期合刊上,张村田、殷超英老师说“由全国命题中心于2006年开始的新材料作文命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新材料作文四岁了》)。实际上,200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三个镜头”)已经具备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只是当时还没有出现“新材料作文”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9年高考作文题已陆续出炉,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