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的,即主要评价毕业生群体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毕业生群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拓展社会联系渠道和取得广泛支持。毕业生社会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和公众评价构成。教学适应机制主要涉及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等。其运行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方式进行社会评价;整理分析数据获得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归因分析;采取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步骤。本文建立了一个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7项三级指标的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 ,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 ,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 ,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 ,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整体上是否达到…  相似文献   

4.
就业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评价工作仍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方法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类型特征不凸显等问题。在参考现有文献、实践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整体质量”“就业社会贡献度”“就业社会满意度”三个维度提出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时提供合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西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社会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化评价是对毕业生质量最直接、最客观化的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普遍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强化质量意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关注和重视毕业生质量评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而体现这种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用人单位对扩大招生后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由于在认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和偏差,许多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社会评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后应从树立新的质量观出发不断完善社会评估。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应用进行探讨,既事关国计民生和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举措.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适应我国建立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文章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四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出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为乐观,其中企业和学校层面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等建议,为提升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主要是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自1974年以来,我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10000余人。目前社会对这些毕业生的评价怎样,他们能否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这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探索在大学生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建立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评价的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除了在平时注意搜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外,还先后几次对我院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1996年6月,我们再次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大面积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一、本次跟踪调查工作基本概况本次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特点有四:一是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及其社会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的资料,进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访谈座谈的分析,研究显示开放教育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评价和人才培养方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评价,体现了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工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对2010、2011届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在职场适应、个人发展、行业与职业发展态势、毕业生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满意度、选聘标准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两届学生的就业状况后提出了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要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上适应从学生身份向社会公民(职业)身份的转换,当前毕业生角色转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对自身角色存在认识和定位的偏差,高校德育工作可以采取职业策划、适应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法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就业率的关注已经转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国内外已有一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评价指标多以大学毕业生满意度为视角,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概念与内涵不清晰,就业质量标准不规范等。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进行述评,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维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而极具复杂性,从高校毕业生维度选取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情况的反馈和毕业生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从用人单位维度选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共同构建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以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为依据,通过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把握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诉求,反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帮助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完善招生计划、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及质量,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品德课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品德课改革发展的瓶颈。建立一套形式多样、适应思想品德课多层面、多角度考核需要的考评体系,要与思想品德实践精神的性质和特点相一致。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课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考察选用。  相似文献   

18.
七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社会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以便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企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等共赢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则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设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共赢?本文在阐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及高职毕业生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原则的基础上,从政府、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氛围等四个主体方面来阐述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具体指标,以便满足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高质量的需求,也为以后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要在思想现念和行为模式上适应从学生身份向社会公民 (职业者)身份的转换,当前毕业生角色转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对自身角色存在认识和 定位的偏差.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采取职业策划、适应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法帮助大学 毕业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