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审美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一、展开想象,感知形象美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为支柱,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厚的内容,必须依靠想象,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唤起和重组学生记忆中的表象,进而“看见”或“听见”诗中所绘或所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进行。如《寻隐者不遇》,教师在疏通字面时,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松下问童子”说明是什么地方问的?为什么要特别说“松下”?可能问了些什么?可能回答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注意是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稳定性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它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共同特性.如果没有注意参与.就不可能产生对任何事物的感知、记忆、思维。  相似文献   

3.
许晖 《河北教育》2006,(12):25-25
音乐想象力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活动.丰富的想象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良好的感知、记忆、情感、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特别是音乐联想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音乐想象力的发展。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绽放出“音乐想象”之花呢?  相似文献   

4.
王新田 《现代教育》2003,(17):115-115
“注意是打开智慧的天窗”。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果。因此,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呢?我想仅从新课的导入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单纯感知知识、记忆知识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所谓“心智活动”,就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以抽象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时,必须遵循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考试都有评定优劣的性质,尤其是初、高中毕业、升学考试还具有甄选的性质,使考试带有极强的竞争色彩。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考试对学生是一种刺激,刺激就要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果考试刺激过强,学生就要做出较大的努力去应付,如果这种努力超出了他本身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情绪。其实紧张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而且在解决问题时,愉快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注意力集中。问题在于不能过度紧张。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为什么这种消极情绪对考试是有害的呢?因为考试是考查认知水平,认知主要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可是这种心理  相似文献   

8.
李大鹏 《课外阅读》2011,(1):193-193
学生“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的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不只是用笔头进行操作的肢体活动过程,而更主要的是一个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内部语言外化为书面语言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确实,写作活动是一种有着复杂过程的心理活动。如果将这个写作的心理活动系统展开来,我们就会看到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是占有各种与作文有关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9.
“注意是打开智慧的天窗”。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率,因此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解决知与能、教与学矛盾,开创化学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呢?本文想仅从新课的导入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一位国王,出一难题:谁能把一间小屋塞满,就给谁荣华富贵。于是,有人塞稻草,有人塞泥土,但谁都填不满。一聪明人另辟蹊径:只在小屋点一盏灯,刹那间,黑暗的小屋,即刻在“空白”中“塞满”了明灿灿的灯光。这与其说是用灯光填满了空白,无宁说是用想象填满了空白。 这是思维上的“空白效应”。 思维的空白效应产生于人的空间想象能力。什么是空间想象能力呢?人们以现有的对事物的大小、形状、场所、方向、距离、排列次序等的感知和记忆为基础,在头脑中建构尚不具体存在的事物的大小、形状、场所、方向、距离、排列次序等广延性和并存的秩序方面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就是空间想象。由此,人们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空间想象,在头晌中建构出所需要的形象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空间想象能力。从运用的思维方式来考察,人的空间想象主要凭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想象     
写作少不了运用想象,下面就谈谈作文中的想象问题. 什么是想象?想象就是利用大脑的记忆表象构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所谓表象,也就是保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原初形象.如看见树,脑子里便留下树的表象;看见熊猫,脑子里便留下熊猫的表象;看一场球赛,脑子里便留下球赛的一些表象……我们脑子里有许许多多的表象,而且随着生活的进展还将不断地丰富下去.表象是我们想象和创造不可少的原料,所以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每瞬间是只能集中指向客观世界的某一事物的,被注意的对象是处于人的意识中心,被清楚地意识到,其余的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很明显,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就不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搞好这项工作的手段可以说是丰富多采的,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搞了不少实验,下面谈的就是一种“带着悬念学”的方法。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许多心理活动,如注意、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另外,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也参与整个阅读过程,并且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就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二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但从认识过程来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属于认识过程本身的心理成分;而注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想象活动认识不深,同时想象这种思维活动不易觉察和感知,以致诸如“未想象”“难想象”“虚想象”“谬想象”等“伪想象”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既屡见不鲜又被熟视无睹。以学生已有的记忆表象和学习经验为支撑,关注学生在想象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加强实践操作,丰富数学表象和搭建想象平台,能够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掌握幼儿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指导各科教学,为人小学做好智力准备。一、幼儿感知发展特点感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然而是一切智力活动和知识的起源,是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无法记忆、想象和思考,更无法发明创造。感知的事物越丰富,认识能力发展越快。因此,幼儿时期,应设法发展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小燕 《教育》2015,(8):46
小学生习作是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练习,是使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如何指导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重视口语训练低年级的作文被称为写话。因为与作文相比,写话更容易让低年级的学生接受,减少因使用作文的概念而引起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昏昏欲睡,毫无学习兴趣;过分紧张又会使课堂彊化,学生噤若寒蝉、一言不发;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切实抓好.一、审题明意,引导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是指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根据作品的题目,指导学生自己先行构思,想象其内容和情节,然后再阅读.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凝炼,透过课题可以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路.比如《将相和》一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审题,理解题意,感知全篇内容:“将”指谁?“相”指谁?由“和”字可以看出什么?将相以前的关系怎样?为什么不和?又怎么和了?一个和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使学生提前感知了全文概貌和文章思路,又发展了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