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是管出书的。但是,出书的过问读书的事,也大有益处。 1984年的春季,烟台市委从提高干部素质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干部学习《国民经济管理学》,请了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七名作者为读书班讲课。每学习一个部分,都先由作者进行辅导讲课,然后学员们边读书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体会展开讨论研究。通过学习,学员  相似文献   

2.
说起聂卫平的读书生活,使我想起不少往事。记得小的时候,卫平就特别喜欢书。他才几岁,还不认得字,就见书便翻,看上面的圈圈画画。小人书就更不用提了,总是爱不释手,翻一遍又一遍。由于年纪小,手下没分寸,常常把书撕破。我们为了保护书,有时就得把书藏过去,不让他看见。否则,有一本书在那里,不要他翻是不成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出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身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相似文献   

4.
5.
6.
6月13日,北京798艺术区,从入口开始,每隔一段,路边都会见到一张唐朝乐队的海报。唐朝乐队新专辑的发布会选择在这个北京最前卫的艺术区举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游走于201 2上海书展与美国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之间,指出养成一个爱阅读的习惯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一个人人追新逐利的时代,读经典好书,编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书,才是读书人和出版社应该走的正途.  相似文献   

8.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好象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毕竟是十分短暂的,如何才能将先人的知识化为己有,在科学尚未发展到能全部保存前人的头脑和技术的今天,书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好桥梁。书,不仅教人成长,而且给人力量。不是吗?一本《红楼梦》曾使多少人看到了中国封建礼  相似文献   

9.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嘉陵江畔的山城重庆迎来一行特殊的外国游客。他们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重庆的一些美国新闻记者,40年前离开这里后,他们谁也没有想到40年后会重游故地。但是他们却的的确确又踏上了这块土地。他们这次是中国记者协会和《中国日报》邀请来的。难忘的防空洞对于这些老记者们来说,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防空洞了。因为这鹰城市“二次世界大战”时一直遭受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都亲眼目睹过重庆遭受轰炸时的惨景。阿尔伯特·雷文霍特,当年曾是合众社记者,回忆起当年的灾难时说,一次在一个防空洞中竟有5,000多人因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0.
读书     
《送你一颗子弹》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作者:刘瑜价格:25元出版时间:2010年1月本书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作者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  相似文献   

11.
读书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86-86
  相似文献   

12.
读书     
日前,《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国内唯一一本由有过部委新闻发言人经历的人所撰写的新闻发言人理论方面的书籍。作者王旭明曾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此书凝聚了他卸任三年来对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思考和梳理。国务院前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别为此书作序,本刊特摘录部分书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军事记者》2009,(4):62-62
读书.当然必须是读好书.读能够滋养性灵、陶,钊青怀的好书,从中体味足不出户而神游天下的乐趣.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古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常读书的人性灵有赖于书卷的滋长。正所谓“书能香我不须花”,而后达到人书交融、书中有人、人亦是书的境界。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书放成了旧书.然而书这种物件与其他的不同,它会日久弥香,带着一种沉淀的意味,每次与它接触都会从心底涌起一种融融的温馨,似是故人来。  相似文献   

14.
读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央电视台成了出版界淘金的宝藏,啥样的书贴上CCTV的标签都有市场,都有卖点。也难怪,今天的电视已然成为了强势媒体,尤其是央视作为中国传媒的巨头之一,地位显赫,影响巨大,所以发生在巨人背后的其人其事就格外被人关注。 自1994年4月1日创办以来,《焦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读书     
《中国新闻周刊》2004,(9):68-68
  相似文献   

17.
读书     
李瑛 《档案管理》2005,(4):96-96
提起读书,便使人想起了高考前的日子。那时候,读课外书是一种奢侈行为。因为有升学任务在头顶上重重地压着。美国小说《飘》是许多同学在“地下”状态秘密完成的。读过它的人,认为它帮助我们搞清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班里突然冒出几个“张思嘉”、“王思嘉”,这是个别同学对书中女主人公赫思嘉的顶礼膜拜和狂热追随,在人生的转折点改变了自己的名字。更有几位矜持而有见地的同学,将高考志愿和自己的命运前途选择到不同院校的“历史系”,这与大家都喜爱《飘》不无关系。这足以见证这部书不同凡响的魅力了。那时我…  相似文献   

18.
读书     
为赶“六·一”的利市,哈里·波特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火焰杯》的中文译本于儿童节前上市。这一本的厚度几乎是前三部的两倍,不过在让忠实的读者大呼过瘾的同时,相信它近40块钱的高定价也会让不少父母望而却步。出版商公布的消息称,这套书的全球销量更为惊人,迄今已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42种语言售出了1亿多册,并不断刷新着自己所创造的销量纪录。再让我们回到一年前,《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去年7月在英国和北美同时上市时的盛况令人难忘,小书迷和父母们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龙,各家书店的门口和过道上全是用众《哈里·波特》堆起的道道书墙,报纸、电视、周刊、网络的报道铺天盖地,它们所造成的冲击力漂洋过  相似文献   

19.
读书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纯粹四条恶棍,唐僧还得伺候仨徒弟。 这样的孙悟空当然离经叛道——不  相似文献   

20.
读书     
徐林正是一个另类的记者,《文化嘴脸》也是一本另类的书。之所以另类,是因为徐林正是一个喜欢揭人家短儿的记者,《文化嘴脸》也是一本揭人家短儿的书。这个“人家”,不是街坊邻居,也非歌星富贾,而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大作家、大导演、大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