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片断精选(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周扬、谢素台译)“谢辽沙!”她凑在小孩耳边又唤着。他又甩手肘支起身子,把他那乱发蓬松的头从这边转到那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构思于一八七三年三月,直到一八七七年七月才完稿,前后共用了四年之久的时间。这期间托尔斯泰对原稿作过多次重大的修改或改写,有时写得比较顺手,有时就简直写不下去,不得不停笔,作者称之为“闷人的创作沉睡期”。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终于获得了出于作者预料的巨大成功。它发表时,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赞誉这是“一部最完美的艺术作品”,并说在“现代的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日子和力量都贡献给了劳动,而报酬就在劳动本身。  相似文献   

4.
1878年,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在俄国出版,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读了之后,在给《俄国通报》编者写信说:"我读到安娜和儿子见面一场,竟惘然若失地让书从手中掉落;心里自言自语,写得这样好,果真可能吗?"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形象,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这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俄国妇女形象,不知使多少纯洁、善良、正直的中国读者为之落泪、掩卷深思。然而,怎样认识、理解、评价安娜这个形象,历来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证。  相似文献   

6.
巴金在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时,为大作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写的广告词是: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如果不算他的前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话,所有伟大的俄国作家可以这样排一个名次,第一名是托尔斯泰,第二名是果戈理,第三名是契河去,第四名是屠格涅夫。教师大概会这样教导学生,并使他们相信,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不可能从他这儿得到赞赏的词句。思想的毒素,即所谓作品的思想性(这是现代那些冒充内行的批评家发明的术语)在上世纪中叶渗入到俄国小说中,并在本世纪中叶使它走向衰落。初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托尔斯泰的小说中渗透了他的学说。实际上,他的说教远离政治,十分…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穿着黑色天鹅绒长裙参加舞会的描写,几乎令全世界读过这部名著的人都印象深刻。作者以寥寥数笔所显示出的服饰美学以及文明社会的着装观,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联想。本文试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服饰话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到了晚年,产生了深沉的宗教信仰。1879年,在《忏悔录》中,他正式向世人宣布了他的思想转向与对宗教的皈依,显示了他对人生意义探求的紧迫性与强烈性,体现了他为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意义而做出的最为重要的努力。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是对他自身、对人的生死存亡、对人的境况、人的命运的一种沉  相似文献   

10.
从1910年起,《安娜·卡列尼娜》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的电影版本。本文全面梳理这一百年改编历史,并结合历史文化语境简析《安娜·卡列尼娜》在大屏幕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中,列文的命运给人很大的震撼。他对爱情、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其疑虑自卑与忠厚善良的个性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个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世界第一流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重读托翁的名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随着艺术家的笔锋所至,进入迷人的艺术境界,心潮起伏,自始至终被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托尔斯泰研究者H·H·斯特拉霍夫在评论《战争与和平》时曾指出,在托尔斯泰的作品里,“各种各样的感情,人类生活的一切时期:从新生婴儿的啼哭到垂死的老头的最后的感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艺术:作者叙事不动声色而含讽刺;人物叙事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心灵和想象来完成。这二者又相辅相成,构成比其力作《战争与和平》更为深层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中,列文的命运给人很大的震撼.他对爱情、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其疑虑自卑与忠厚善良的个性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个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大凡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人,恐怕无不由衷地赞赏托尔斯泰笔下那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多变、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其实,这部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匠心别致,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韵,令人回味折服.它既不同于莎士比亚的多线重叠,也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结构,而是以安娜和列文两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平行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 ,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 ,但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 ,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文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藉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 ,并探寻他们的文学作品在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似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情自由、平等摇旗呐喊。 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