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光启虽然是为《甘薯疏》这本介绍甘薯移栽的书写序文,他的本意却在于以小见大。本文以作者把甘薯“南种北引”创造性实践的成功经验为例,来说明物种并不是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地区才能生存,若有所移.必然会像“貉逾汶则死”“橘生淮北则为枳”那样可怕.从而进一步指出世上物种能够易地栽种、远近两地能够互通有无的约占十分之九.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成功之作,对其的研究之文汗牛充栋。董每勘先生对《西厢记》的研究,“就戏论戏”、内容详实、分析精确,成就较高。但是,其研究之文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即对其在《五大名剧论》中对崔莺莺寄简、张君瑞踰墙所作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试图为董先生提出的“矛盾”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结尾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栩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之至此”,一般均释为“宽容(宽恕)我到这样的地步”,《教参》的译文也如是。这样翻译是很有根据的:“宽”,《辞海》(词语分册)释为“宽大,宽容”,《康熙字典》释为“宥也”,并均引本句为例;“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亦属常见。我以为并非确诂。因为这样解释——不符合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从文中可知,廉颇是听说了蔺相如的一番话之后才登门谢罪的。那么看一看蔺相如究意说过些什么。蔺相如同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五册《郩之战》“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解释颇多分歧,有些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可不辨析一下。且摘几种注释如下: 1.(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死了也将不忘这次的失败。之以为戮,以之为戮。Z,代词,指我们。(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 2.寡君:指秦穆公。之以为戮:即“以之为戮”,对累臣们执行刑罚。(徐中玉教授主编《大学语文》修订本第10页) 3.寡君若把我杀了,虽死也不忘晋君的  相似文献   

5.
橘,俗称桔,橘是人们所喜爱的水果之一,种类繁多。开白花,秋天结实,呈红色,有香味,入口微酸。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夏禹时代就有人种植橘柚了。《周礼·考工记》载: “橘逾淮而北为枳。”《宴子春秋》中也  相似文献   

6.
屈赋直言“伯夷”者二,《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悲回风》“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王逸《章句》引《史记·伯夷列传》释之,以为《橘颂》、《悲回风》中的“伯夷”乃“孤竹君之子”,“叔齐兄也”;洪《补》进而引韩愈“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之颂,以为“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为像,尊贤之词也。”又,《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以为“指夷齐事”,“言采薇而惊来女子之讥,遂弃薇而饿,白鹿又何以佑之,而荐之乳乎?”[清]毛奇龄《(天问)补注》复证之: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这个翻译粗一看也似乎说得过去,然而,仔细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牵强附会地把“性”解释为“方法”。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性”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人的本性,②事物的固有特点,③性格,④性命,生命。从…  相似文献   

8.
我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把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先民称为“秽貊”、“(艹岁)貉”“(氵岁)貊”。《汉书·食货志》作“秽貊”:“彭吴穿秽貊、朝鲜,置苍海郡。”《汉书·夏侯胜传》作“(艹岁)貉”:汉武帝“东定(艹岁)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张晏注:“(艹岁)也,貉也,在辽东之东。”颜师古注:“(艹岁)字与秽字同。”《后汉书·东夷列  相似文献   

9.
《登泰山记》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之句,课本对"望晚日照城郭"只对"城郭"注曰:"这里指城。"作了这样的一个注,课本编者可能以为其余词语不难理解,没有加注之必要。配合这册课本教学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句的翻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10.
对于《荷花淀》中那段正午时的淀上景物描写,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已作了简要分析,以为这一景物描写"表现了人的感情,做到了情景相生",这无疑是对的.但关键在于表现了人的什么情,是感奋之情,还是失望、伤心之情?《教参》分析说:"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有关,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从而增强了排遗忧郁的力量."显然,《教参>把本处景物描写看作是女人们排遣忧郁的动力,以为它表现了女人们一种感奋之情.这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11.
《殽之战》:“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课本注:“[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此注对“死且不朽”的解释,不确。《汉语大词典》注:“[死且不朽]犹言至死不忘。”此解正确。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末归义军上层人物间的争权斗争和张淮深一家同时殒毙,以及归义军执权者的更迭,罗振玉先生在《张议潮传》中有简略的叙述。他认为:“淮深卒,弟淮□嗣,淮□卒,托孤议潮婿瓜州刺史索勋。勋乃自为节度。”其后,向达先生又在《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瓜沙往谈之四》一文中指出:“盖在大顺元年沙州骤乱,变生肘腋,淮深猝未及防,举室殒毙。作乱者即索勋其人也。索勋既杀淮深兄弟,遂自立为节度,故再修功德记并无嗣立之辞;补传云云,纯属臆测,不足据也。”近有孙修身同志在《张淮深之死再议》(以下简称《再议》)一文中,对向先生“无嗣立”和“索勋杀淮深”之说持相反意见,认为导致张淮深之死的原因,是淮深曾“勾结田(令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第三节后面(P_41练习3)有这样一道习题:“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小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0年12月第2版)注曰:“[《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是‘彼黍离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  相似文献   

15.
古今汉语中,有一部分同形词语。它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古今含义不同,有的相关,有的不相关,阅读时很容易混淆。初中文言文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按课文顺序列举于后。十九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古义:十个中占九个。今义:表示一个数目。以为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  相似文献   

16.
指示词附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作形容词用,谓之指示形容词。《说文解字注》:“之有训为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召南》毛传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训为是。”(见“之”字条段注)  相似文献   

17.
游水考     
游水,在历史上曾是联结江苏东北、山东东南的一条重要河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清人杨守敬《水经注疏》有详注。游水流向,据记载是自南向北,为淮河下游分出来的一支沿海河流,切割了历史上海属四县许多东西河道。但是据《水经注》,游水经山东利城(今临沭县)至江苏赣榆县纪鄣入海,即从海拔3米左右的苏北平原流至海拔三十米左右的鲁东南低山丘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今笔者根据史料,对游水略加考索。古今关于游水,说法不尽一致。一说:游水是淮水一条支流。《水经·淮水》:“淮水于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游水又北迳东海利城县故城东,又北历胸山西,又左迳琅琊计斤县故城之西,又东北迳  相似文献   

18.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19.
眇者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选自《东坡小品·日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之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同人教社前期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相沿而下,历久不变,给选文《阿房宫赋》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加了如下脚注:"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注者未能准确理解和足够尊重被释词句的语法性质、具体语境、修辞特征和本来含义。本文特提出来做点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