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种海洋微藻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培养的6种海洋微藻用有机溶剂与水提取其活性物质,提取物用圆形纸片法对3种细菌和2种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6种海洋微藻中,塔胞藻的抗菌谱最广,分别对4种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亚心形扁藻与塔胞藻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性最强.在所有的菌中,黑曲霉对微藻提取物较敏感.不同的微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微藻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氏盐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交叉培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之间的化感作用,并测定了受试后球等鞭金藻和杜氏盐藻的SOD活力.结果表明:(1)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化感作用,其中,湛江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胞外滤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杜氏盐藻胞外滤液明显地抑制小球藻的生长;(2)青岛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胞外滤液萃取物分别至少由6种、8种、6种和6种物质组成;(3)微藻胞外滤液对受试藻SOD酶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营养盐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含有的蛋白质、糖蛋白等活性物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在24~26℃、自然光照的条件下,首先考察小球藻生长与胞内蛋白质积累的关系,其次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营养盐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中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主要发生在生长过程的平衡期.利于小球藻生长的营养盐的优化组合为:C6H12O6:2g/L,KNO3:0.8g/L,Na2PO4:0.2g/L,细胞的最大密度为6.46×107个细胞/L培养液.获得最高蛋白质含量的营养盐的优化组合为:C6H12O6:6g/L,KNO3:1.6g/L,NaH2PO4:0.2g/L,与之对应蛋白质含量为:655.4mg/g.此结果为进一步从微藻中获取单一组成的,具有重要生物和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及糖蛋白提供了优化培养微藻的实验依据和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微藻由于其潜在的高烃类含量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利用污水中培养的微藻净化污水,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转化为生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微藻中,收获的微藻又作为生产石油的原料,使污水处理和微藻生物制能两个过程达到统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选用直接电解的方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污水进行处理时间、不同电解极板间距和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电解后的污水中培养微藻,研究微藻对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处理效果,并测定了污水培养微藻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隐甲藻和裂殖壶藻醇水提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的抗氧化活性水平,为综合利用两种微藻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隐甲藻和裂殖壶藻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重要原料,然而提取DHA后剩余的藻渣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首次对两种微藻的极性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并初步确定多酚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成分,为综合利用两种微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用70%乙醇浸提隐甲藻和裂殖壶藻藻粉,所得粗提物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组分萃取物。采用总抗氧化能力、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力等方法对不同极性组分的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Folin-Ciocalteu方法测定样品中总多酚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隐甲藻和裂殖壶藻醇水提物的不同极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图2~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与其抗氧化水平显著相关(表2和表3),因此,我们推测多酚类化合物是两种微藻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综上所述,隐甲藻和裂殖壶藻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藻制备生物能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能源微藻在藻种选育、影响微藻产油因素以及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微藻综合利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各国在微藻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科研工作,以及微藻能源与低碳的关系,并对微藻能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床去除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毒素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净化富营养化水源水中的藻毒素,在太湖湖滨进行了水生植物床(AVB)技术试验.该技术对MC-RR和MC-L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3.0%和66.7%.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水生植物根部对藻毒素的富集能力大于茎叶部位.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在AVB的底泥中检测到2种已知的藻毒素降解细菌,证明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存在.植物根系原生动物相和后生动物相丰富,盾纤虫、钟虫、旋轮虫、腔轮虫是优势种,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在蓝藻和藻毒素的去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微藻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光生物反应器监控预警系统可扩展性差和管理分散的问题,设计一种在微藻养殖过程中对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液的温度、pH值和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数据传输实时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构成的灵活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实现了对同一区域多台光生物反应器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9.
对钝顶螺旋藻A9品系进行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较强活性的胞内核酸酶并实验研究了抑制其活性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液中添加EDTA浓度为2~4mmoL·L-1或高温(45℃或50℃)处理15min可明显抑制胞内核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微藻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对凸显我院海洋特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在分析国内外微藻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其所在学校学科优势.对构建能很好凸显海洋特色的微藻生物技术新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推进成果转化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微藻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对凸显办学海洋特色的作用.并可为工科院校的微藻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Crypthecodinium cohnii (dinoflagellate) and Schizochytrium sp. (thraustochytrid)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etroleum ether, ethyl acetate, n-butanol, and water fractions of alcohol aqueous extracts of these two microalgae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determination,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ferrous ion-chelating ability (FICA) assay, and reducing power (RP) assay.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and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TFC) were also measured by the Folin-Ciocalteu and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s from these two microalgae possessed good antioxidant capac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AC, DPPH, and R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PC of the extracts, suggesting that the phenolics might be the major components in C. cohnii and Schizochytrium sp., contributing to their antioxidative function. Therefore, the polar fractions of C. cohnii and Schizochytrium sp. could be further examined and considered for application in health products or cosmetic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些有机化合物在相变贮热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一些有机物本身是较好的贮热材料。一些有机物在贮热体系中可作增稠剂、晶习改变剂、晶体生长抑制剂和过冷稳定剂。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microalgae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and Spirulina platensi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 three Burkitt's lymphoma (BL) cell lines, namely Akata, B95-8, and P3HR-1. The antivir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quantifying the cell-free EBV DNA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The methanol extracts from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and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displayed low cytotoxicity and potent effect in reducing cell-free EBV DNA (EC(50)<0.01 μg/ml) with a high therapeutic index (>28000). After fractionation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fraction from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SEF1) reduced the cell-free EBV DNA most effectively (EC(50)=2.9 μg/ml, therapeutic index>69). Upon further fractiona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sub-fraction SEF1'a was most active in reducing the cell-free EBV DNA (EC(50)=1.38 μg/ml, therapeutic index>14.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icroalgae could be a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viral compounds that can be used against EBV.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根据植酸钙溶解圈的有无从34种已知菌种中得到28株菌在0.1%植酸钙平板分离培养基上有明显的透明圈(占已知菌的82.4%),从中选黑曲霉,白地霉,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四株在0.1%植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动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2]、在0.1%植酸钙为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白地霉、黑曲霉均在培养6天酶活最高;酿酒酵母、毕赤酵母培养3天酶活最高;黑曲霉产酶最高,可达9.6IU/ml;毕赤酵母7.21U/ml;酿酒酵母6.0IU/ml;白地霉最低,酶活仅5.0IU/m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洗脱试剂对活体中肋骨条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吸附重金属Pb2+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HCl的洗脱效果较好,但是会同时破坏海洋微藻细胞结构,不适合应用于活体海洋微藻细胞表面Pb2+的洗脱;EDTA-草酸适用于活体海洋微藻细胞表面吸附Pb2+的洗脱,其洗脱效果良好且不会破坏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波震荡提取法对装饰材料中芳香气味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装饰材料中芳香气味的成分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某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研究臭氧(O3)生成潜势,采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开展源解析。本次研究共检测出化合物115种,定量分析51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以及芳香烃,其中烷烃和芳香烃含量最高,烯烃的O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45%)。PMF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排放源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使用、植物源、生物质燃烧和工业过程,分别占比55.07%、9.37%、8.09%、12.01%和15.47%。  相似文献   

18.
以杂环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为主,对近年来光化学法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作了简要总结,并对有机合成光化学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机物与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建立了计算不同类型有机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通用模型,共有三种表示:有机物摩尔理论COD;单位质量有机物理论COD;体积为V升,理论COD浓度为Cmg/L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所含该有机化合物的量X(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