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精神成长作为个体享受幸福和快乐感受的重要因素,被广泛认识和关注.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与培育,也成为整个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的必要切入点.因此,在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精神成长留有空间;充分寻找和利用个体精神成长的契机;关注所有学生的精神成长;利用学生间的交往互动促进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快乐是人的第一精神需求。让学生在校园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学校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让学生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校园内的所有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个体本真的关怀与呵护。在环境中植根"快乐"。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快乐校园"创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空间、地形,通盘考虑,巧妙构思,合理布置文化景点,达到"引领与教育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辉映,文字与图画相协调,室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  相似文献   

4.
哲学解释学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教育通过理解培育人的精神,形成人的整体发展。教育者应通过对学生前经验、课程等的理解建构教育意义并使之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发生关联,进而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因此,理解是学生真正与教育发生意义关联的方式,理解扩展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的"唯理性",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方式的"规范性"成为中国传统教育中游戏精神失落的主要方面,这种游戏精神的回归呼唤人心灵的成长与自然生命相统一,更呼唤指向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主动建构与愉快体验的学习方式,重视"学会",领略一路风景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高中林老师用爱心诠释了一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情怀。高老师巧用"爱"的艺术。他认为,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会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高中林老师爱学生,他不仅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与学生一起运动;还努力走进学生内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在深入领会中学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把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主体关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人格关怀,让师生关系真正平等起来;落实学习关怀,教学设计与激励更加个性化,方能收到更好  相似文献   

10.
写作对象视域里的生活世界是物象、情感、认识统一的经验世界,生活写作本质上是写作主体对日常生活经验世界进行重构而创建精神家园的过程,这意味着生活写作本身具有促进个体精神成长的内在机制。生活写作能够促进个体感知世界、情感世界、思想认识的发展和主体性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春英 《辽宁教育》2012,(18):74-75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要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教师要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怎样才能使教师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成长了、发展了,他们才能够幸福、快乐。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一直把让教师幸福快乐的成长作为我们的目标。一、在学习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投胎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母亲般的呵护啊!  相似文献   

12.
江苏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首届盛况空前的万人"全员运动会"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运动会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精神成长为目标,通过组织将学校、家庭、社区合而为一,通过创新将竞技、趣味、观赏、健身融为一体,培养了师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理念、拼搏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文明、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的成长表现为精神的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精神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倡导并实施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所受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刘洪波 《学苑教育》2012,(23):76-77
教育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而目前的教育偏重于考试、分数、名次等,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由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育重新回到原点,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杨娟 《学苑教育》2019,(2):15-15
教育作为促进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在注重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公民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有效策略,同时也符合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其中公民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之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人引向进步、优秀和幸福。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教师承担着"教父教母"的角色和责任,是推动学生质量发展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教师,要时常怀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心态,善于创设各种平台和环境,积极引导和有效推动个体学生在班级目标的规范性教育下,能够共同学习、和谐促进、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本文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相似文献   

17.
21年来,我校的快乐教育实验研究能够坚持下来,很重要的原因是"附小人"有执著的探索精神.从"七五"至"十五"期间,我校一直承担着北京市科研规划课题,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在快乐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学生的愉快成长,我们锲而不舍地研究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问题,在研究中提升了快乐教育思想,丰富了快乐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把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沈国英 《语文天地》2011,(17):52-53
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既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又有每个个体生命成长中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它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作文教育功能,当然首要也是为学生生命的健康生存和能够持续发展奠基。教育之于生  相似文献   

20.
"游戏精神"突显的是个体生命成长初期特有的自由、梦想、追求愉悦等人类本能的精神特点,更多地显示着人的"自然性"。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赋的自然秉性并加以引导,"正如水流不遇礁石不会激起生动的波纹一样,本能冲动不遇到代表社会和伦理的意识的阻抗也不会转变为人的感情"。使"游戏精神"与教育走向融合,在团辅课中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能克服"重道轻情""强说弱行"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